探馆|这里,又响起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
读特记者 甘霖
2017-12-26 23:52

一片荒山伸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轻轻按动红色的电钮,大地轰鸣、荒山炸裂,一幅推土机推土、工人辛勤劳作的画面徐徐展现出来……

12月26日上午,作为我国首家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历史专题博物馆,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内正式揭幕并对公众开放,提前进入博物馆内参观的记者看到:通过使用通电玻璃为放映媒体,配合环境设计、场景再现,参展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按响“开山炮”。

“蛇口,既是个名称,更是个符号;既是片地域,更是段历史。其域也小,其意也大……”博物馆的前言,引人留步、发人深思。

在这里、展馆内,一次次响起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在这里、展馆内,一幅幅改革开放初期的精彩画面,生动再现。

入口处,大型浮雕还原了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期间,小平同志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听取袁庚介绍蛇口工业区发展情况的历史一刻。

当时,在听取袁庚的汇报之后,小平同志登上明华轮,并亲自为“海上世界”题名。也正是在这次视察深圳之后,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随着“开山炮”响起,蛇口工业区一片如火如荼大开发、大建设的场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从诞生之日就引发各种争议的著名口号,被放置在展厅内的突出位置。红底白字的标语旁,一张1982年11月22日的《深圳特区报》格外引人注目。

这张发黄的旧报纸右下角,刊发了一篇题为《从南山到大鹏湾——各省市外贸代表团参观深圳纪行》的新闻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出现在报道中。这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第一次刊登在报纸上,之后开始较为广泛地传播开来。

“谷牧对招聘干部等问题的批示”、“分配报到通知书”、“招聘书信”、“干部聘任书”……拉开一个个抽屉,一份份尘封的历史档案,重现在观展者的眼前;蛇口建设者的工牌、纪念章、证书、产品、奖杯、奖牌……一件件蛇口开拓年代的实物,讲述着创业者们的故事。

据了解,从去年7月开始,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开始“改革开放”主题展品征集活动,很快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今年7月,相关主题展品收集数量达到5000件,其中的近500件被列入展纲。

在这个全国最早创办的外向型工业区,蛇口人形成了独特的包容型文化,倡导自由讨论、平等对话。蛇口工业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演讲答辩会,凯达玩具厂的生产车间……场景“新蛇口人”,通过声、光、电技术和艺术手法,博物馆还原了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蛇口工业区的真实面貌,带领参展者走入蛇口第一代建设者的集体记忆——

在“凯达玩具厂”,可以坐在玩具公仔的生产线上,体验一下当年劳动者的忙碌;在柯达照相馆内,扫描二维码,面朝摄像头拍照,可以让自己“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标语牌前,留下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的结束语上,写着这样的话。

在博物馆展览的最后,一个船型的观展台,吸引着参观者站上“甲板”,转动方向盘,选择要前往的港口,然后面向曲面屏幕,感受蛇口未来连接世界的直观呈现。

新时期,成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一部分的蛇口,再次承载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制度创新的历史使命。

从这里出发,中国连接世界。

编辑 刘思敏

(作者:读特记者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