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各位打工人!
风在吼,马在叫,业绩在咆哮,
2020年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你的目标完成了多少?
可就在很多人自嘲“在地怨为打工人”时,一群职场小白却勾起了他们第一次上班时的回忆——
明明是这么苦比,自己却是那么地努力。
比如最近热播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
来源:网络
8位法学院毕业的职场小白,
为了争取到转正机会,
试过翻垃圾、熬夜写辩词、甚至被HR笑脸DISS...
来源:《令人心动的offer》片段
一路摸爬滚打,连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学霸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多少勾起了打工人心酸的回忆。
然而,他们至少还能当个实习生,有的医学僧毕业后,连‘打工人’的门都没摸到。
小李就是其中一位,要说找工作,他还真不是一般的“倒霉”。
本以为自己很好找工作
没想到差点连“捡漏”的机会都没有
2016年6月,正是广东艳阳高照的时候。
刚从暨南大学毕业的小李,为了一份offer差点没把自己累得半死。
他前脚刚结束深圳规培考试,后脚就在坐高铁回学校的路上,忙着找其他城市的规培考试通知。
而在两三个月前,别人已经在忙着物色工作了,他却还在心无旁骛的埋头苦读。
他以为,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毕业的硕士,掌握了中西医的优势,先好好完成学业,到时再找个规培岗位应该不成问题。
来源:网络
可没想到,自己一扎进求职大军后,就被打脸了:
一方面,大军已经走过了好几拨,好的规培岗位招得七七八八,留给他的肉不多,
另一方面,原本以为是优势的专业,在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也遭遇了尴尬——
“不好意思,我们只招中医专业,要不你去西医试试吧!”“这个嘛,我们还是更想招西医。”
.....
小李突然陷入了被动。
他今天参加这个规培考试,明天参加那个考试,考了一圈,但结果不尽人意。
跑完了广州,考过了深圳,6月份深圳市中医院的规培考试一直没有结果,小李也不敢干等着,只能求职再“降维”,往增城、佛山跑,甚至连乡村保健所都没放过。
那阵子,宿舍里的人都找到岗位,只有他还在跑面试拼考试。
幸好,9月份时,深圳市中医院递来了橄榄枝,小李终于成为了深圳市中医院的规培生。
在社康工作不到半年
他无意中揭开一个震惊全国的秘密
在深圳市中医院,小李培训了3年,
2019年,他正式成为了深圳一枚“打工人”——
在深圳市中医院的学苑社康,当一位普普通通的全科医生。
虽然在传统意义中,全科医生几乎是医生“鄙视链”的最低端,但早已在找工作时被磨成佛系青年的小李,丝毫不在乎。
反倒觉得自己的专业可以在社康派上用场,解答居民各种头疼脑热,一点压力也没有。
就在他以为,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当个默默无闻的全科医生时,命运又给了他一次考验——
他撞见了一个震惊全国的“秘密”。
2020年1月8日,一位60多岁的阿姨走进了社康,刚好小李接诊了这位阿姨。
阿姨说,最近感觉腰背部肌肉酸痛、乏力。小李给她测量过体温发现,38.5度,发热。
那阵子正是流感高发季节,小李刚好负责社康中心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块,他照足指南办事,给阿姨发了口罩,并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但小李没有就此“放走”阿姨,又开始问东问西:
“阿姨,你最近一直都在深圳吗?”“是啊,我没离开过深圳。”“家里还有人感冒吗?”
“没有了。”阿姨又好像想起什么,“但我亲家好像发烧了。”
阿姨一点点地说出了家里的情况,亲家刚从武汉回来,也有类似的感冒症状。
不过她还没和亲家见面,只和孙子一起住,孙子和亲家一同去了武汉。
他多问了一句,没想到
就发现了广东首例“人传人”线索
“武汉”、“发烧”、“感冒”…
小李刚刚参加过两次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培训,这些关键字眼让他的神经绷紧了,
“不会和这个病有关系吧?”
他不嫌烦地一再叮嘱:
“阿姨,你还是去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看病时一定要告诉接诊医生家里有人去过武汉。”
阿姨离开后,小李马上填报了传染病报告卡,联系深圳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林钊涛和吴春泳,详细说明了阿姨的情况,希望及时追踪阿姨的诊治情况,明确她是否和“不明原因肺炎”有关。
林钊涛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医院和深圳市福田区疾控中心。
疾控部门又联系了亲家老两口。
最后,小李的警觉得到了验证——
阿姨和她的亲家、孙子都被确诊,成为广东新冠肺炎“一号患者”,
而广东省新冠防控工作的警报也就此拉响,为钟南山院士“人传人”判断提供了证据。
默默无闻的他就这么火了
有人“酸”他是运气好,但却有人不服
从那之后,更多人知道了小李的“大名”——
他登上了主流媒体,各种关于深圳抗疫的报道都有他的身影。
曾经“丧气满满”的宿舍沸腾了,舍友们都觉得李天昊给这个专业“长脸了”:
“我们宿舍我们这个专业出了一位抗疫英雄。”
有的人夸李天昊:“这脑洞开得很大!”
也有很多媒体试图挖出他有什么独到的问诊方式,但这位憨憨的医生,回答也显得平平无奇:
“这些书本上都有,我只是按照书本上的问而已,再按照传染病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往上报,一切就是按照标准做而已。”
“这些细节罗列起来就是证据,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
所以,曾有人酸酸地夸道:
“李医生的运气真好啊!”
甚至有人说:
“这个事情,当时谁接诊谁就能发现!”
听到这种说法,学苑社康负责人马妍觉得不全对。
在她看来,李天昊身上还保留学生时代的耿直,有着医学僧的一板一眼,认真负责,耐心细致,问诊的时候很爱多问几句,把患者家属的情况都会问个明明白白。
有的患者只是来开个药,他把人家上下几代都问个一清二楚:
“你现在每天三顿饭都吃些什么?家里人有没有这个症状?你这个药不能这么吃!你……”
“如果不是他多问几句患者家里情况多琢磨这其中的关系,也有可能放走了这个‘首例’,把她当成普通感冒了。”
因为“啰嗦”,他就帮人发现了
体内隐藏的“肿瘤炸弹”
虽然有人嫌弃李天昊“话太多”,但有人却真心感谢他的“啰里啰唆”。
比如42岁的陈姐。
前段时间,她因为手上的皮肤持续多天干燥发痒,还有点肿,就到社康开药,因此遇到了李天昊。
“你受伤了吗?”“没有啊,也没有受过伤,这手指头就肿了!”
因为没有和老医生那么多的临床经验,所以李天昊的知识更多来源于书籍,闲时最大的兴趣就是看医书。
“这个症状很像免疫系统疾病。”他脑海里蹦出了这个在书上看过的疾病。
他赶紧把陈姐转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检查,果然,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显示,陈姐确实是患有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
他又想到,这种干燥综合征一般都合并肺部炎症。
陈姐又去做了肺部CT,这一查,查出了肺部的小结节,同时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李天昊又建议她去胸外科就诊,最终,陈姐被确诊为早期肺癌。
来源:腾讯医典
幸运的是,发现得早治疗得早,现在人基本已经康复了。
陈姐和家人很感激,给李天昊发的短信中提到:
“不愧是吹哨人,是你的专业认真让我们少跑很多弯路。”
现在,社区居民更爱找李天昊看病了,有的患者连家属的体检报告都要“拿给李医生看看”。
这种赞誉,有时候也让李天昊有了包袱:
“很怕大家对于我的期望值过高,毕竟我也只是一位刚入职没多久的社康全科医生。”
不过,这个光环是包袱更是动力,他对自己的问诊更加一丝不苟。
现在看来,李天昊能成为抗疫英雄,也是幸运的。
作为第一个发现“人传人”线索的社康全科医生,他的敏锐和警觉性,给深圳争取了时间,率先在全国拉响疫情传播预警信号,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的城市。
而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圳仅用28天就实现本地感染病例零新增,67天实现境内确诊病例清零,和第一时间预警、部署、启动应急响应离不开关系。
这样的“深圳经验”,更是得到了世卫组织考察团、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点赞。
2020年8月19日,李天昊被评为第二届“深圳好医生”。
他的经历,再次让所有人对深圳全科医生刮目相看。
不久的将来,希望越来越多深圳人相信,全科医生可以“托付”一生。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