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明日闭幕,镜头下呈现城市的更多种可能

读特记者 马君桐 / 文 陈玉 / 图
2020-11-28 20:51
摘要

11 月 10 日至 29 日,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主会场吸引了 2 万余市民前来参观。28 日,记者在大展结束之前又一次来到现场,感受优秀摄影作品带来的力量。

11 月 10 日至 29 日,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主会场吸引了 2 万余市民前来参观。28 日,记者在大展结束之前又一次来到现场,感受优秀摄影作品带来的力量。

记录当下展望未来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年,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在摄影领域,深圳也走在前列,深圳摄影人忠实地记录着特区 40 年的砥砺奋进、春华秋实。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 · 先行"为主题,既是对深圳摄影 40 年的回顾和梳理,又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

摄影是对世界的截图,是对广袤空间和源源流淌的时间的切片。走进大展主会场,首先映入眼睑的是摄影师谢军的作品《深圳一日》 8 月 26 日,特区 40 周年 24 小时 360 度延时记录。谢军在 8 月 26 日当天,在楼顶用 6 台机器,从 0 点 ~24 点连续拍摄了 24 个小时,最终形成了这个 360 度展现特区生日一天的延时视频。

2020 年初,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许多行业都暂时停摆。但是深圳摄影人没有休息,他们拿起相机,走向抗疫第一线,记录下独属于 2020 年的画面。本届摄影大展有多个抗疫专题展,记录下疫情防控期间的点点滴滴。

独特定位带来独家视角

今年摄影大展的"征稿主题展"部分,共收到来自 68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万件作品,主办方经过认真筛选,最终展出 119 件作品。从欧洲某个不知名小镇的街景,到藏区孩子玩耍的场景;从深圳飞速发展的一个瞬间,到街边长椅上行人的一个背影 ……119 件作品呈现出不同城市的不同风景。

城市,是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区别于国内其他摄影展独有的定位:总主题"人文 · 都市 · 科技",2017 年首届的"城市 · 姿态",2018 年第二届的"城市 · 体温",2019 年第三届的"城市 · 呼吸",以及本届"城市 · 先行",都牢牢围绕着"城市"。这既符合深圳的特点,又可以借艺术家的镜头带来更多的思考:当科技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发展将去往何方?

得益于独特清晰的定位,以及 4 年的耕耘,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收到的摄影作品数量不断增多。据主办方介绍,在此次大展落下帷幕的同时,就要马上开启明年的作品整理工作,为第五届做准备。

呈现完整摄影链条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作品不局限于专业的摄影器材,本届大展"手机摄影展"板块特设"华为手机展",呈现"科技 + 艺术生态",鼓励更多人发现和记录生活的点滴精彩,随时随地通过影像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享受摄影的乐趣。

除了华为展台,现场还有深鸿专业影像器材公司、雅昌文化集团等高科技企业,他们与摄影作品一起,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摄影链条:器材、创作、展示平台。

今年摄影大展除了主会场展览,还涵盖了全市各区 27 个分会场平行展:最早的 6 月 1 日就开始展览,还有一些在主会场展览结束之后仍将继续举办。深圳美术馆、福田雅昌艺术馆、罗湖美术馆 …… 本次摄影大展不仅仅是一次重量级的展览,还是一次全市摄影家、爱好者的联动与狂欢,共同为经济特区 40 岁生日献上光影璀璨的艺术厚礼。

明年,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迎来第五届,将为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市民呈现更多的惊喜。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马君桐 / 文 陈玉 /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