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值得传家的‘精神财富’。”11月23日,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文明缩影 岁月留珍——<故宫日历>十二载典藏版》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紫禁书院举行。12年国宝日读,4300余件文物,有着“中国最美日历”之称的《故宫日历》已陪伴广大读者走过岁月的一个轮回。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日历》主编陈丽华等领导嘉宾出席并致辞,发布会由故宫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宋小军主持。
“它就像一座小型纸上博物馆,很多读者把购买它作为欢度新年的仪式。。”陈丽华说,《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介绍文物藏品、传播故宫文化的普及读物,是宣传故宫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是以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2009年,在故宫博物院院领导的支持下,《故宫日历》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出版。至2020年,故宫出版社已发行新版《故宫日历》十二册。故宫博物院的众多专家和出版社的编辑们以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的出版思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元素,赋予了《故宫日历》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以适合当代大众需求为目标,使得原本随着社会发展已渐渐失去其功能的日历,焕发展现出新的魅力。
“《故宫日历》不仅成为故宫的一张文化名片,故宫出版社双效俱佳的一个经典品牌,还成功带动了整个日历书市场的形成,影响了社会阅读。”闫宏斌说。
十余年来,《故宫日历》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故宫文化以“国宝日读”的崭新方式,走近大众,走进了广大读者的生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跟读者每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日益扩大的社会影响和其独特的故宫“红砖头”的形象,被很多读者誉为“中国最美日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作为汇集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紫禁城六百年的厚重文化源远流长。为了给这个重要节点献礼,经过两年精心筹备,故宫出版社推出了《文明缩影 岁月留珍——<故宫日历>十二载典藏版》,这也是故宫博物院今年的重点出版项目,是为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而特别呈现的出版物。既是对《故宫日历》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故宫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十二册《故宫日历》厚重而意义深远。
此次发行的《<故宫日历>十二载典藏版》为限量发行,全球共编号限量9999套, 该套盒中除完整展示了自2010年至2021年的十二册日历外,同时附有《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此券正面选用紫禁城代表性建筑太和殿为主景,背景辅以紫禁城鸟瞰图,背面选用故宫九龙壁右侧第一条龙为主景图案,使雄伟壮观和历史深邃同时展现。
为呼应《故宫日历》的生肖主题,还附赠了一本故宫博物院典藏晚清海派画家任预的《十二生肖图》高仿图册。该册页纵32.5厘米,横40厘米,每开绘制一个生肖,且生肖与人物、山水、花鸟画相融合,组成了不同的生肖故事。作为珍贵的文物,《十二生肖图》极少展示,此次高仿图册亦有着极好的观赏性。目前,《<故宫日历>十二载典藏版》和京东图书合作,已在京东首发,故宫博物院出版旗舰店和院内故宫书店也已开始预售。
王亚明表示,202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故宫日历》是故宫文化的承载形式之一,也是凝聚了95五年故宫人不断的学术挖掘、学术探索。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故宫先贤们在整理、研究藏品的同时,也努力通过出版物介绍故宫藏品、推动文化传播。1933年至1937年,故宫连续5年编纂出版了《故宫日历》,作为赏用兼宜的普及性艺术读物,广受欢迎、风靡一时,可惜因战乱戛然而止。2010年,《故宫日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始尝试创新,并以生肖作为每年的出版主题,邀请不同作者陆续编辑出版了 “紫禁城龙时空”“山水有清音”“快走踏清秋”“美意延祥年”“瑞兽祝昌隆”“丰年禾黍香”等主题,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各个门类藏品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