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致敬拓荒牛·奋斗者的故事⑯:与中国内地首个科技园共成长
读特记者 杨丽萍/文 周红声 姜鑫 温涛/视频
2020-11-23 13:34


放弃内地即将提拔为正厅级干部的难得机会,毅然选择来深圳参与筹办中国内地首个科技园;亲眼目击着一片灌木丛生的山坡,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孵化培育出一批批知名企业……

作为特区拓荒牛之一,原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子昂总是满怀深情地说,与深圳科技园共同成长的那段奋斗时光,是自己生命中最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之一。

第一次听到“科技园”眼前一亮

来深圳之前,已经是高级工程师的王子昂,在当时的西安航空部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副所长,而且很快就可以升任研究所的一把手——正厅级的党委书记。

1986年,科技园开工建设,王子昂和同事在工地合影。

即便这样,王子昂还是豪不犹豫地选择南下深圳。“1985 年,深圳市政府在内地招聘干部,我们所即将离休的老所长就问我愿不愿意调往深圳。”王子昂回忆说,当听老所长说深圳市和中科院要合作共同创办科技园时,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因为我是第一次听到“科技园”,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非常新奇。

王子昂是搞科研出身,长期从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工作。当时研究所的很多科研项目,往往是成果一出,就算大功告成,然后就束之高阁,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我们这些做科研的都很向往国外的科学园,因为研发和生产是配套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快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当听到深圳要建科技园,第一感觉就觉得在深圳有了一个让我可以做一番事业的平台,所以我当即表示一定要积极争取去深圳。”王子昂说。

1985 年 5 月,王子昂正式调入深圳,并出任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副总经理,开始了生命中最为激情燃烧的岁月。

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当年的科技园由深圳市、中科院各出资 1000 万来共同建设,中科院在科技和管理方面给予人才支持,而深圳市在调动、户口、住房、职称和出国考察 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由深圳市划出一块土地兴办科技园。

在科技园奠基典礼上,王子昂参与剪彩。

“科技园经历了 3 次选址,最后定在深圳大学、粤海门一带,也就是今天南山区科技园所在的地方。 ”王子昂说,当年这一片基本都是山坡,种满了荔枝树,而且进出只有小路。我们与当地的村干部一起一 棵棵清点荔枝树的数量,后来光那 3000 多棵荔枝树的青苗补偿费 就达 100 多万元。

在科技园奠基典礼上,王子昂与市领导合影。

1985 年 7 月 30 日下午深圳科技园举行奠基仪式,宣告正式成立。 科技园创办初期,管理者很多都是做学术出身。“书生气比较重,没有市场观念”,王子昂说,当时除了2000万的启动资金,我们还通过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融资了1000万。有多少才敢花多少,在银行贷款方面比较谨慎。后来资金紧张了起来,我们就向市里面汇报,没想到时任市委书记说“你们是捧着 ‘金饭碗 ’讨饭吃,给你们那么大一块地,稍微开发一点就有钱了”。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后来,我们就利用房产销售和租金来反哺科技园软硬件建设,科技园也就快速发展起来。

科技园遍地开花

作为中国内地的第一个科技园,在国内完全没有先例可循,科技园到底要办成什么样子,包括王子昂在内的科技园管理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园创建前后,王子昂和同事们去了不少国家考察,最终认为还是要按中国特色来办科技园,   “比如其他国家大部分叫   ‘科学园 ’和 ‘ 孵化器 ’,就是项目孵化完了,就得出去,园区是不办产业的,但我们觉得深圳还是应该管产研学一体,所以叫 ‘科技园 ’”。

1991年,王子昂在开发部开会。

科技园建成后,中科院及其他部委下属的数十家科学院把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通过和科技园合资一起办厂,加快产业转化;一些个人的发明成果,以及短平快效益好、符合科技园产业要求的项目,鼓励他们到科技园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好环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来吸引国内外高新项目到科技园落户,联想、长城计算机、爱默生等一批高新企业的分公司纷纷进驻科技园,中兴、华为等本土公司也在科技园内相继成立。

1988年,王子昂参加公司年会。

随着科技园建设日益红火,深圳科技园的经验很快被推广到了全国。 “武汉的东湖科技园、上海的漕河泾工业园都来过我们这里交流, 此后科技园在全国遍地开花。 ”王子昂感慨地说,自己很感恩,不仅目击了深圳科技园从一片荒山野岭崛起成为一艘庞大的产业巨舰,更见证了中国科技园区的起步与发展,“这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一辈子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编辑 詹珊珊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文 周红声 姜鑫 温涛/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