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长
读特记者 韩文嘉 杨丽萍
2020-11-19 18:40

11月19日晚,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已经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任期届满离任。

南科大的官方网站更新了校领导介绍。


在量子物理领域有诺奖级发现

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考研“三战”成功,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从2005年起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等。他在2014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6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7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0年获菲列兹·伦敦奖。

2019年,薛其坤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获得当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并被杨振宁先生评价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

清华园里的“711”院士

薛其坤的学术经历十分传奇。他35岁晋升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57岁又成为首个摘得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的中国科学家。而他当年考研时,不仅两次失利,而且考了两个39分,第一年高等数学39分,第二年普通物理39分。

在清华园里,他以“711”院士闻名——早晨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30多年的科学征途上,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他认为,勤勉、乐观、团结,是自己能走到今天的关键,是他带领团队最看重的品质,也是他培养学生最想传导的理念。

相信深圳一定会有世界一流大学

本月1日,在深圳“人才日”举行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薛其坤进行大会演讲并接受读特记者的专访,他的演讲内容也恰好是关于在深圳创办一流大学的思考。他在演讲中认为,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都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能否建成先行示范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一流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区分顶尖大学、一流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基本标志。”薛其坤希望能够面向2035年的深圳甚至是22世纪的深圳,来思考如何重构和改革大学治理体系和跨学科顶尖人才培养体系。

在薛其坤的构想中,21世纪的大学人才培养载体应该包括科学探索多学科的X中心、未来技术交叉学科的F中心、学校通识教育的LAR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的A-Z中心四大模块,“畅想未来,当先行示范区建成时,深圳一定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这里,我们能培养出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也会打造若干个世界一流实验室,成为科学发现和重大基础发明的摇篮。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用这些实验室和大学创造的‘深圳技术’来定义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发展方式”。

原校长陈十一任期届满离任

据了解,原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任期届满离任。陈十一就任南科大校长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在陈十一担任校长期间,南科大的综合实力、学术声誉、国际影响力有显著提升。2018年5月,南科大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快速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内地新办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在最近多项大学排名中,南科大进步飞速,表现突出: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第8位,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内地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中国内地第1、全球第47,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读特新闻+】

薛其坤:培养最杰出人才,造就最强大发展动力

“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做一个精彩的科普报告,你没听懂的那一部分,就是量子科学。”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面对主持人“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跟我们讲讲量子科学到底是什么”的提问,薛其坤机智的回答,引得全场笑声和掌声一片。

如果不是2019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获得当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并被杨振宁先生评价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普通公众可能还不知道薛其坤有多厉害。

“勤奋、乐观、团结”,是薛其坤的人生写照。当年考研时,不仅两次失利,而且有了众所周知的两个39分,第一年高等数学39分,第二年普通物理39分。

这位因为两个39分“出名”的院士,从事科学研究,却是拼命三郎。说到薛其坤,无法不提及他的“7-11”生活:早晨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这个起源于留学日本的科研方式,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高,而薛其坤却坚持了20余年,让他从“7-11”博士变成了“7-11”院士。

作为一名杰出科学家,薛其坤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认为,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都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能否建成先行示范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一流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区分顶尖大学、一流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基本标志。”薛其坤希望能够面向2035年的深圳甚至是22世纪的深圳,来思考如何重构和改革大学治理体系和跨学科顶尖人才培养体系。

在薛其坤的构想中,21世纪的大学人才培养载体应该包括科学探索多学科的X中心、未来技术交叉学科的F中心、学校通识教育的LAR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的A-Z中心四大模块,“畅想未来,当先行示范区建成时,深圳一定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这里,我们能培养出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也会打造若干个世界一流实验室,成为科学发现和重大基础发明的摇篮。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用这些实验室和大学创造的 ‘深圳技术 ’ 来定义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发展方式”。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薛其坤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寄语深圳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最杰出的人才,造就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动力。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