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工具,靠边站好了!”
列车呼啸而来,45岁的铁路防护员罗斌拿着对讲机一声令下,巡道工、线路工收拾好工具退向距离铁轨2米开外的水泥路基上,透过不断切换的列车窗户,他们可以感受到窗内乘客踏上返乡路的喜悦。
安全防护员老罗在每趟列车经过后都要用笔在工作簿上记录列车通过时间。读特记者 刘羽洁
触景生情,看到乘客一个个奔向家的方向,罗斌心里五味杂陈。
“一年当中,春运期间我们工作最繁忙,往来列车多,乘客多,安全隐患多,我们得确保乘客安全地回家过年。”每每说到过年,罗斌都会对家人心生愧疚。
罗斌是深圳西站的一名防护员,和他一起在平南铁道线上工作的数名巡道工、线路工,平常,他们身着橙色马甲,在绵延几十公里长的铁路线上,不管酷暑严寒,为铁轨“治病”,所以,他们也被亲切地称为“铁轨医生”。
“距离列车1000m左右的时候,我就要通知巡道工和线路工了,让他们赶紧停止手头上的工作,站到距离列车2米以外的安全地带。”罗斌告诉记者,提前告知列车行驶信息是防护员的主要工作任务,真正担当“医生”角色的是巡道工和线路工。
每当有列车靠近,老罗都会在线路旁立岗,保证作业同事安全。读特记者 刘羽洁
记者了解到,在铁轨日常维护工作中,巡道工、线路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拿着弦线丈量轨距,清理路基排水沟是否畅通,检查轨道连接处的夹板是否有破损,螺丝是否有松动,以及轨道下方的石子是否有坍塌迹象。所有这些工作都是要确保列车安全行驶,以防发生脱轨事故。
46岁的李芳林就是一名线路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埋头清理路基一旁深沟里的杂草和垃圾。“下雨的时候这里容易积水,如果排水不畅通,路基泡在水里,列车驶过,铁轨高低不平,就容易造成断裂。”
清理好的垃圾被装进白色的蛇皮袋,李芳林和其他线路工要把它们一袋袋背出去,但通常,他们做业地点距离出口还有数公里远。
一线铁路工人进行线路旁景观整理及白色垃圾清理工作。读特记者 刘羽洁
然而,对于铁轨医生来说,他们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长途跋涉,而是恶劣天气。
“要确保列车安全驶过,铁轨宽度要统一保持在1435mm左右,误差必须保持在4mm左右。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铁轨轨矩较易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发生变化,而此时,他们却要迎难而上。”从1996年就在深圳西站工作的罗志东今年有48岁,是这个小团队的工长,他说,“蛇口站到西里这一段路程都是我们负责维护的区域,大约有28.5公里,这里又不能骑车,所以走路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铁轨医生,他们才是一群平凡、可爱的“护路天使”。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