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集团举办第二届数智大会 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融合创新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哲
11-10 13: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7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二届数智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外高中报告厅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育见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

该活动在中国运筹学会指导下,由中国运筹学会数学与智能分会主办,南外(集团)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中国科学院大学前沿交叉科学学院院长、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田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韩德仁,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胡耀华等专家学者出席大会。聘任仪式上,郭田德受邀出任南外集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学术顾问。

南外(集团)副校长、华侨城中学党总支书记陆峻主持大会。

区域战略与学校实践:南山数智教育新样态

在致辞中,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强调,南山教育始终秉持创新引领、融合赋能的理念,将教育数智化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南外集团作为南山教育的先锋队,在数智教育领域始终走在前列,构建“数智赋能,立人创新”体系,打造“AI课程+社团+竞赛”三驱模式,推动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面向“十五五”,南山教育将持续推进数智教育纵深发展:一是深化课堂融智行动,推动AI从辅助工具走向认知伙伴;二是实施师资强基计划,培育具备数智素养的领军教师;三是建设无边界学习城区,打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生态。

随后,南外(集团)副校长、沙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旭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数智行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数学立基,数智赋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报告提出,智能时代的教育工作,知识存量的教学应该让位于思维质量的培养,人格完整性的培育大于技能熟练度的训练。基于此,南外集团确立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战略,“一体”以立人教育为根本,“两翼”致力于学生外语素养提升和理科创新能力培养。

张旭还详细介绍了“英才计划”的实施框架:科学识别方面,利用AI技术建立学生数理潜质评估机制,生成“数学思维画像”;分层培养方面,构建“基础-拓展-拔尖”三级课程体系,与高校合作提供前沿课程;过程评价方面,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贯通培养方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深圳大学、哈工大、南科大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AI+教学”“AI+学习”“AI+评价”“AI+科研”等创新实践,推动数智育人。报告数据显示,南外集团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成果丰硕,2025年10月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一等奖,且有90%以上教师掌握了AI教学工具应用。

院士智慧:探寻数学教育的本真价值

郭田德受邀出任南外集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学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带来题为《数学漫谈》的主旨报告。袁亚湘从“美、真、趣、难、慧”五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数学的本质。关于“数学之美”,他指出数学具有对称美、简洁美、神奇美和干净美,欧拉公式、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与和谐。他引用罗素的话强调,数学是“真正的素颜美”,不靠外在装饰而靠内在逻辑打动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带来题为《数学漫谈》的主旨报告

关于“数学之真”,袁亚湘表示,数学与真理等价,具有严格的逻辑性。他引用多位数学家名言,强调数学是发现真理的艺术,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语言,是逻辑思维的诗歌。关于“数学之趣”,袁亚湘以数阵游戏、同余数、完全数等为例,说明数学的趣味性。他介绍“3X+1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著名难题,并用拓扑学知识解释好莱坞科幻片航天器设计的合理性。

关于“数学之难”,袁亚湘强调,“数学好”不是某个阶段的分数高,而是对数学学科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想出更好的数学,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关于“数学之慧”,他以极限概念为例,说明数学定理对生活和学习的启示:人的一生是超马拉松,现在的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不断进步的速度。他勉励学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强调持续思考的重要性。

贯通对话:共论AI时代人才培养之道

圆桌论坛由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主持。韩德仁、胡耀华、张进、郦旭东、杨小舟、王红军,以及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南外集团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院院长张国明,七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贯通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

在讨论大学选拔标准时,杨小舟教授强调,大学更看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对科学的持续热爱与追求,“对某一个钻研热爱事物持续的关注力和钻研的动力,也是一种天赋。”张进教授表示,南科大在自主招生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对生活的热情,“你对生活本身有热爱,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家长盯着,你要培养自主性的方式。”韩德仁教授提出“既又”标准——既希望学生对数学有热爱和专长,又希望其兴趣广泛、多姿多彩。胡耀华教授认为大学选人看重四个维度:学习基础、思考习惯、挑战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郦旭东教授补充,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尤为重要,“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身体,持续做一件事情,你的脑力思考的一部分是你体力的展现。”

针对基础教育如何回应大学需求,王红军校长提出“跳出分数培养分数”的理念,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她分享案例:一名上课睡觉但考试第一的学生,经分析是数理超常儿童,学校为其制定个性化课表,配备大学导师,并要求其为同学答疑,在保护其特长的同时促进全面发展。张国明主任坦言中学教育存在“割裂”现象,应试要求与科学探索存在一定冲突,但中学教师仍努力保护学生好奇心,“在完成题目之外,注重保护学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关于贯通培养的困难,专家提出多项建议:郦旭东介绍复旦大学“周末课堂”经验,请领域专家为高中生开设启发性课程;张进建议南外集团主动与高校对接,利用深圳数学学会等资源,邀请菲尔兹奖得主等顶尖学者做科普;杨小舟强调要避免功利化倾向,应注重培养真正的科学作风,“慢就是快”精选习题避免题海战术。

作为总结,南外(集团)党委书记、高级中学书记、校长梁明指出,本届数智大会标志着南外教育三个转型:一是“葆有外语特色,做强数理实力”的深度转型;二是“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型的新定义;三是建校三十年校庆活动学术化的新标志。他强调,南外将“办学术性研究型教育集团,育国际化创新型未来人才”,坚守“人是目的”的教育信条,让学术探索与创新突破成为教育人的事业信条。

会后,与会专家与南外高中学生代表进行了“数智学习与成长对话”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