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京联合发布 2016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6:逆势增长 全球配置》。该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仍将十分稳健,2020年可投资资产大于600万元的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有望增至388万户。
报告指出,预计2015年至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为15%,明显高于同期预设6.5%的GDP 增速,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净值客群市场之一。2020年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有望增至388万户,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将占据中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半壁江山,达51%,这将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
调研中,近三成的高净值人士目前拥有境外投资,而在尚未进行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56%表示未来三年内将考虑进行境外投资,显示全球配置的需求旺盛。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中国高净值客户投资更加多元化,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高净值人群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显著上升,未来五年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比例将从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 13万亿元人民币。
国内股市波动、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房地产市场分化,是2015年高净值人士调整资产配置的四个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9%、43%、41%和29%。不过,市场波动并未动摇中国高净值人士对未来的信心。
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透露:“本次调研中,80%的高净值人士认为,自身家庭财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维持稳定或上涨;在可投资资产规模 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3%。”这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对国家和个人财富的前景颇为乐观,投资信心十足。
为此,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银行业整体收入、利润增长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增势依然保持稳健,全球配置需求强劲,有望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增长亮点。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也表示看好私人银行的发展前景,他表示:“当前私人银行服务供给端仍显不足,中国私人银行机构管理的高净值人群财富不到两成,未来存在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面对中国高净值人群迫切的境外投资需求,中资私人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刻不容缓。调研发现,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内资产收益率降低的大背景下,高净值人士“出海”的原因更趋多元化。资产私密化、移民需求下降、资产增值需求上升等变化,给中资机构带来众多业务机会,如境外投资需求客户由超高净值客群下沉到高净值客群,境外业务客户基础扩大;投资领域由房地产拓展到各类金融资产,催生财富管理需求;资金流向由单向出海发展到境内外双向流动,境外业务领域范畴进一步拓展等。
报告建议,为捕捉中国个人财富全球化机遇,中资私人银行应积极拓展五大关键能力,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专业投顾引领销售、筛选管理外部产品、以及境外市场风险与合规管理等。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