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空调、照明、卫浴,我们都逐一检查确保没有故障;床垫也做了软硬度调整,尽量让运动员能睡个好觉。饮食不仅是‘吃饱’,更是‘吃安全、吃营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竞技状态。”十五运游泳赛事即将在深圳大运中心开赛,晶报记者探访本次赛事的核心接待单位深圳中海凯骊酒店,就运动员的吃、住、行、赛等保障细节,采访了酒店总经理吕珊珊,揭秘十五运会赛事接待酒店的工作细节。
筹备:“提前+精准”,筑牢接待根基
“重大赛事接待,‘提前’和‘精准’是两大关键,缺一不可。”谈及赛事接待的前期筹备,吕珊珊首先强调了这一核心原则。据她介绍,为确保接待工作万无一失,酒店早在数月前就与赛事组织方启动多轮深度沟通,最终确立了“独立用餐、独立楼层、独立通道”的“三独立”原则,从空间规划上为运动员打造专属、安全的环境。
在组织架构层面,酒店打破传统部门壁垒,专门搭建了涵盖前厅、客房、餐饮、工程、安保等全部门的专属服务群组。“我们要实现服务‘零延迟’,任何需求都能快速响应、闭环处理。”吕珊珊解释道,这一群组相当于接待工作的“中枢神经”,无论运动员的入住需求,还是训练后的配套服务,都能通过群组快速流转,确保问题不拖延、需求不遗漏。
此外,酒店还对运动员可能经过的大堂、走廊、电梯厅等所有区域,进行了不少于5轮的安全排查和动线梳理,设置醒目指引标识;同时优化公共区域配置,比如电梯专设运动员楼层停靠功能,规划专用通道与互动活动区域。“所有一线服务人员也接受了集中专项培训,重点强化赛事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确保每个人都能以高标准对接需求。”吕珊珊补充道。


菜单不仅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精准配比,也兼顾口味适配性。

每一层配备专职服务人员,不仅负责运动员入住引导,还会主动了解运动员的需求,直接对接处理,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运动员专属住宿楼层,与其他住客区域实现物理隔离。

床品选用高支棉材质,床垫做软硬度调整,让运动员睡个好觉。 医务室、康复区设在离住宿楼层很近的地方,运动员训练结束后,不用绕远路就可以做康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饮食不仅是“吃饱”,更是“吃安全、吃营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竞技状态。 “如果遇到运动员生日,我们会提前准备好生日祝福和定制礼品。”

床品选用高支棉材质,床垫做软硬度调整,让运动员睡个好觉。 医务室、康复区设在离住宿楼层很近的地方,运动员训练结束后,不用绕远路就可以做康复。
饮食:“安全+营养”,守护舌尖健康
“对于运动员来说,饮食不仅是‘吃饱’,更是‘吃安全、吃营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竞技状态。”在谈及饮食保障时,吕珊珊将“安全”与“营养”视为两大核心底线。为实现这一目标,酒店专门开设了赛事专属餐厅,并组建专业厨师团队,为运动员量身定制膳食方案。
“厨师团队会先研究游泳项目的训练强度、能量消耗特点,再结合不同运动员的竞技需求制定科学的菜单。”吕珊珊介绍,菜单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精准配比,还要兼顾口味适配性,“比如有的运动员来自北方,喜欢偏咸的口味;有的来自南方,偏爱清淡口感,我们会尽量平衡,让大家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吃得满意”。
在食品安全管控上,酒店构建了全流程标准化体系,从食材采购到餐桌,每一步都有严格规范。“我们实行专仓采购食材,确保食材符合国家最高安全标准。”吕珊珊强调,酒店还执行严苛的留样制度——食品成品72小时留样、原材料半年留样,“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能快速溯源,找到问题根源”。
同时,后厨及仓储区域实现24小时监控全覆盖,确保操作过程透明可监督;酒店还对厨房进行了可视化升级,新增《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流程图》《洗碗间工作规范》等标识,设立区域管理看板,明确划分各加工间功能分区。“每个加工间做什么、怎么操作,都有明确规定,就是要避免交叉污染,让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考虑到部分运动员的特殊饮食需求,酒店还特别设置了独立的清真用餐区域、独立清真餐品烹饪厨房,以及独立冷藏库,实行食材分储分用。“从源头避免交叉污染,这是对特殊需求的尊重,也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措施。”吕珊珊说,酒店还完善了食材溯源、消毒时效和人员操作记录,形成完整的责任追溯链条,“确保每一份餐食都安全可控,让运动员和教练团队放心”。
除了严格的保障,酒店还融入了人文关怀。“如果遇到运动员生日,我们会提前准备好生日祝福和定制礼品。”吕珊珊笑着说,赛事期间氛围紧张,希望通过这样的小细节,让运动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有时候一句祝福、一份小礼物,就能帮他们缓解压力,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比赛”。
住宿:“专属+便捷”,打造安心港湾
“运动员的休息质量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训练和比赛状态,所以住宿保障必须做到‘专属’和‘便捷’。” 吕珊珊表示,酒店以“三独立”原则为核心,从空间规划、服务配置到设施优化,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的住宿体验。
在空间专属化方面,酒店将部分楼层完全划定为运动员专属住宿楼层,与其他住客区域实现物理隔离。“这一层的入口有专门的安保岗,人员进出都要查验凭证,确保住宿环境私密、安全。”吕珊珊解释道,这样的设计既能避免无关人员干扰,也能让运动员在楼层内活动时更放松,“比如他们训练回来后,在走廊里讨论战术、放松身体,不用顾虑影响他人”。
服务便捷化则体现在“楼层专职服务”模式上。吕珊珊表示,每一层的专职服务人员不仅负责入住引导,还会主动了解运动员的需求——比如有的运动员习惯凌晨训练,需要提前准备早餐;有的运动员对房间温度敏感,需要调整空调设置。“这些需求不用运动员特意去前台沟通,楼层服务人员就能直接对接处理,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配套设施的便捷性也被重点考虑。“我们把医务室、康复区设在离住宿楼层很近的地方,运动员训练结束后,不用绕远路就能去做康复,这能帮他们节省体力,更快恢复。”吕珊珊说,酒店还在住宿区域周边设置了醒目的指引标识,从电梯厅到房间、从楼层到医务室,每一个转折点都有清晰提示,“避免运动员迷路,尤其是刚入住时,陌生环境容易让人焦虑,清晰的指引能帮他们快速适应”。
此外,酒店还对住宿区域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与升级。“房间里的空调、照明、卫浴,我们都逐一检查,确保没有故障;床品选用的是高支棉材质,床垫也做了软硬度调整,尽量让运动员能睡个好觉。”吕珊珊补充道,公共区域每天会进行多次清洁消毒,尤其是电梯、走廊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既要保证舒适,也要保证卫生安全”。
安保:“协同+全维”,织密安全防线
“安全是所有保障工作的前提,没有安全,再好的服务也没有意义。”谈及安保工作,吕珊珊的语气严肃起来。为确保赛事期间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酒店构建了“协同联动、全维防控”的安保体系,与多方力量合作,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我们早在筹备阶段就与十五运安保专班、消防保障部门建立了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吕珊珊介绍,三方会定期召开沟通会,研判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比如遇到突发人员聚集、消防隐患等情况,我们该如何分工、如何联动,都有明确的流程,确保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在日常安保管控上,酒店采取了“定点值守+动态巡逻”的模式。“公共区域,比如大堂、停车场、电梯厅,我们都安排了安保人员24小时定点值守;运动员专属楼层、餐饮区域等重点部位,会有安保人员动态巡逻,确保没有安全死角。”吕珊珊说,酒店还严格执行出入口管控制度,所有进入酒店的人员、车辆都要进行查验,“尤其是运动员专属区域,必须凭赛事证件出入,杜绝无关人员进入”。
消防安全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等,每一个都要确保完好有效;还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开展了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让大家知道遇到火灾该如何疏散、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吕珊珊表示,酒店在公共区域、住宿楼层、餐饮区域等重点部位,都设置了清晰的消防疏散标识,“确保突发情况时,每个人都能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此外,酒店在前期筹备阶段就对所有区域进行了安全排查,重点梳理消防通道、电气线路、燃气使用等关键环节。“发现任何隐患,我们都会立即整改,绝不拖延。”吕珊珊说,赛事接待期间,酒店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运动员安全的最好保障”。
对于本次十五运游泳赛事接待工作,吕珊珊坦言,这不仅是对酒店综合服务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我们完善了重大赛事的服务流程和管控体系,积累了很多针对性的服务经验。我们会以这次赛事接待为契机,持续优化赛事接待服务体系,在精细化管理、人文关怀、安全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