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所世界名校汇聚,港中大(深圳)举行第八届国际合作伙伴日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焦子宇
11-06 09:0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大学已建成8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与8所书院的育人体系,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其中本科生中的国际生比例超过10%

11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化身为一个“小型联合国”。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49所顶尖大学的80多位代表齐聚于此,共赴港中大(深圳)第八届国际合作伙伴日(International Partner Day)之约。

港中大(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全面介绍了大学建校十一年来的发展成就。大学已建成8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与8所书院的育人体系,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其中本科生中的国际生比例超过10%。校区建设方面,音乐学院已于今年正式启用,医学院新校区将于2026年建成。国际合作方面成绩显著,大学已与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1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开展了282个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随后,学术交流处向与会嘉宾系统介绍了大学的交换交流项目与支持体系。

“同一个世界”主题影像作品大赛颁奖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该赛事已持续四年,旨在鼓励出境学习学生、在校国际生及交换生们用镜头记录他们在探索世界旅程中的精彩瞬间与难忘经历。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109位参赛者的256份照片及视频作品。朱校长为照片组一等奖王鹏同学(逸夫书院、数据科学学院)和视频组一等奖戴金涛同学(道扬书院、经管学院)颁奖,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富有创造力的生动影像给予赞许。

学生分享环节,来自道扬书院、经管学院的王雅和,逸夫书院、经管学院的乔雨禾,和道扬书院、经管学院的戴金涛分别分享了自己参加南洋理工大学交换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项目与洛桑高等商学院交换项目的经历;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Hannah Fennel、哥本哈根商学院的 August Vigild-Nilsson和早稻田大学的Ryuichi Minami则分享了自己在港中大(深圳)的交换学习历程。

开幕式结束后,国际合作院校代表与大学八大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及人工智能学院的老师们就未来进一步拓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校园参观环节,合作院校代表走访了学勤书院与厚含书院,实地体验港中大(深圳)特色的“书院制”模式。

下午,国旗长廊上一字排开合作院校的咨询展位,吸引了近2000名同学,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参加此次伙伴日的合作院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博科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奥克兰大学等。同学们都抓住难得的机会,与这些专程从世界各地飞来深圳的合作院校代表互动交流。据了解,为了让客人们进一步了解深圳,领略“科技之都”的魅力,大学还将组织参访腾讯全球总部基地和深圳地标平安大厦。

国际合作伙伴日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精心打造的年度国际交流品牌活动,是大学“境外学习季”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图片由港中大(深圳)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江晓蚕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