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党委:打造“雪域雄关党旗红”教育阵地,锻造扎根边疆建功高原的忠诚戍边队伍

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
11-07 09:59
摘要

1995年,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

1995年,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作为拥有厚重荣誉积淀和戍边精神传承的先进集体,红其拉甫边检站立足世界海拔最高国门的恶劣戍边环境,深刻践行“党建引领边疆治理”思路方向,创新打造涵盖“天界红哨、高原百里红色教育带、红色国门党建示范区”的“雪域雄关党旗红”教育阵地,将艰苦环境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精神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有效破解恶劣环境、复杂形势、繁重任务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为维护国门安全稳定、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蓬勃发展力量。

打造“天界红哨”,建设精神力量“充电站”

红其拉甫国门、前哨班是新老“三特”精神发源地,边检站利用前哨班特殊区位优势和厚重精神传承,将艰苦环境作为淬炼坚强党性、磨炼坚韧意志的实践熔炉,广泛搭建“美好新声”数字图书馆、荣誉室、照片墙、红其拉甫国门展馆、戍边文化石等红色教育设施,一体推出“海拔5100米升旗宣誓”“风雪哨位政治生日”“换勤党旗接力”“界碑描红”“重走砸冰取水路”“老一辈红其拉甫人讲站史”等实践教育模式,形成沉浸式戍边精神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上一次国门前哨就是一次思想武装、精神洗礼。2020年以来,前哨班先后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边哨文化体验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多家媒体记者先后走进国门前哨,宣扬戍边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红其拉甫边检站民警开展国门宣誓主题党日活动

搭建“高原百里红色教育带”,串联红色资源“活教材”

边检站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建成新警史馆,打造“雪域江南苑”,创新推出“高原讲堂”“国门青年说”“新警第一课”等思政课堂模式,总结提炼“守最高国门、担时代重任、做模范旗手”新时代红其拉甫边检站精神,推动传统精神与新时代使命融合,变得更加鲜活。围绕中巴友谊公路主线,将沿线红色导航站、“时代楷模”拉齐尼教育基地、水布浪沟党性教育基地等10余处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联成带,嵌入教育培训、红色旅游、文化推介之中,搭建起“高原百里红色教育带”,形成实景化红色教育矩阵,相继开展主题教育实践、警营开放日等活动260余场,组织2.3万余名干部群众走近国门边关、感悟家国情怀。2024年,红其拉甫边检站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文化国门”;2025年,被自治区挂牌“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红其拉甫边检站组织界碑描红仪式教育

构筑“红色国门党建示范区”,组建红色教育“朋友圈”

边检站坚持资源共享、党员共育,与驻地党政机关、部队、援疆指挥部及深圳报业、人民网等50余家单位签署党员党性教育合作协议,邀请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15家高校搭建大思政课堂,会同中共一大会址举办“从石库门到国门”主题实践,联合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边关+N”的双向互动育人模式,年均提供干部教育培训服务6000余人次。注重把“红色国门党建示范区”的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联建联创、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探索推行“党政+边检+文旅+N”联合服务保障模式,在全疆率先成立移民事务首站服务中心,为全球54个国家(地区)人员提供便捷高效通关,开放红其拉甫国门旅游,累计服务保障200余万名游客;组建“雪域先锋队”“警旅服务队”“高原生命驿站”,参与跨国生命救助、车辆事故抢险、风雪接力救援等940余次,让广大党员民警在服务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中赓续戍边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成为雪域高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红其拉甫边检站民警核验出境货车证件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