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报纸副刊”——第十二届报纸副刊理论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

中国副刊
11-03 21:53
摘要

11月2日上午,以“数智时代的报纸副刊”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报纸副刊理论交流活动在杭州建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文化记者齐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交流数智时代背景下副刊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探索。

本次活动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研究会成立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报纸副刊优秀论文评选和理论交流活动,至今已坚持24年,其目的是搭建副刊理论交流平台,筛选和表彰副刊领域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优秀论文,推动副刊理论研究成果的传播。

今年的论文主题是“数智时代的报纸副刊和当下报纸副刊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及思考”,深入探讨在传媒生态巨变的新阶段,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报纸副刊如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待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技术变革的大潮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探索报纸副刊与数智技术结合的创新路径,为文化传播、思想引领和社会服务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徐立京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徐立京指出,中国报纸副刊诞生120多年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先进文化滋润了一代代读者,形成了厚重的发展史和优良传统。当下,面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场大考,副刊人迎难而上,勇于破局,探索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历史方位,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报纸副刊作为重要文化阵地的作用。

徐立京提出,做副刊要重视理论学习。第一位是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坚信笃行,好学能文。要学习哲学和文艺理论,善用政治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人类学的多维理论透镜,打开视野、深化认识。做副刊要重视理论研究,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和螺旋式上升。做好数智时代的副刊,是一个全新挑战,尤其要重视理论研究。研究会要将副刊学理化研究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系统性变革下副刊高质量发展。要支持副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展开理论研究,把真问题拎出来,把真答案找出来,把好经验萃取出来。

徐立京说,报纸副刊研究会已走过30年,而立之年正当大有作为。未来的副刊会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今天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用什么方法去创造它。要保持定力,守正创新,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读者永远需要美好的事物。在信息洪流中坚守思想高度,在技术迭代中守护文化根脉,这正是“副刊不副”的当代价值所在。

交流活动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丁以绣主持。羊城晚报专职编委、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陈桥生介绍了第十二届报纸副刊论文评选的情况并宣读获奖名单。评委们普遍认为,本届论文反映了副刊同仁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深度融合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更深的理论思考,共有50篇作品入选优秀论文,其中,一等8篇;二等17篇;三等25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丁以绣

羊城晚报专职编委、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陈桥生

会上,《人民日报》编辑程红、《工人日报》编辑吴丽蓉、《解放日报》主任记者沈轶伦、《江西日报》首席记者毛江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朱子钰作了交流发言,分别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分享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加速推进的当下,副刊如何在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中坚守思想高地、拓展创新空间。

从左到右依次为:程红、吴丽蓉、沈轶伦、毛江凡、朱子钰

程红认为,未来副刊将发展为“副刊+”,“+”意味着连接、拓展、融合与破圈,“+”的是新闻、融媒体、人工智能、新大众文艺、人才、服务或X(万事万物)。吴丽蓉结合副刊编辑工作实际,提出作为文章把关人的副刊编辑,该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AI写作投稿,报纸副刊该如何做好价值判断和引领。沈轶伦结合《解放日报》“AI时代的我们”系列访谈,提出严肃内容依然有市场,深度思考依然被需要,副刊在AI时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毛江凡以江西日报《文化赣鄱》副刊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党报副刊的三大创新路径。朱子钰围绕未来副刊阵地与AI相碰撞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提出找到新闻媒体与新技术的结合点、平衡点是应有之义。

来自多家报社的副刊负责人与专家学者等,结合各家办报办刊实践、自身学术研究成果,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对本届议题的创新经验与理论思考。

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童伟中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童伟中指出,副刊是报纸的“文化芯片”,是主流价值“润物无声”的放大器。他表示,近年来杭报集团坚持内容为王、情感为核、移动为先、破界思维,探索出“新闻+文学”“纸媒+新媒”“主流价值+流量传播”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传统副刊的品牌增值、情感增值与传播增值,让老牌栏目在互联网时代迎来“高光时刻”。

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刘琼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刘琼认为,数智时代已然到来,报纸副刊作为舆论宣传主力军,必须挺进主战场。今天办副刊,要拥抱数智时代,探讨用好各种平台,通过技术赋能,让副刊从有限阅读变成更大量阅读。今天办副刊,必须充分研究用户特点和用户需求,关注人的成长,书写和抒发情感,为受众提供情绪价值。数智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人工智能为副刊插上飞翔的翅膀。

南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孙德宏

南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孙德宏对本次论文总体情况进行了点评并谈了思考。这次评选,理论研讨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保持实践性强的同时对副刊诸多深度融合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希望继续强化问题意识,在规律探讨上下功夫,做好创造性生产。他认为,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受众已全面崛起,数智时代传播的底层逻辑是平等、共享、互动;副刊仍要坚持文学性、艺术性的审美价值,坚持情感共鸣、人文关怀。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原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原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指出,报纸副刊研究会坚持理论为先,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有好传统。这次以“数智时代的报纸副刊”为题的理论交流,有力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作风,也产生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作为全国报纸副刊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与实践盛会之一,这是报纸副刊理论交流活动首次落地杭州。杭州有八千年跨湖桥、五千年良渚、千年吴越和宋韵的深厚文脉,也是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前沿样本。多年来,杭州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市域实践路径,把文化力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巨大能量。本次活动的举办地建德,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既是孟浩然笔下“江清月近人”的诗画之城,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理论交流活动后,“循迹溯源看变迁 千鹤妇女奋进共富新征程”活动同步启动。启动仪式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张亮主持。张亮指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全球妇女峰会成功落幕之际,“循迹溯源看变迁  千鹤妇女奋进共富新征程”活动的开启,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和中共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致辞。中国妇女报社社长、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孙钱斌讲话,鼓励副刊同仁把理论交流的思想火花融入到这次的实践,深入挖掘千鹤妇女精神的历史契机、时代内涵与当代启示,生动讲述千鹤妇女的历史故事和当代传人故事。活动期间,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会员们走访千鹤村、梅城古镇创业街、更化合作共富创意园、“千万工程”起源地梅林村等地,深入感受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的蓬勃生命力,记录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张亮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

中共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

中国妇女报社社长、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孙钱斌

(摄影:丁以婕 代春晖)

附:第十二届副刊优秀论文作品获选篇目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王雯 二审 桂桐 三审 于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