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深圳时,我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找好,没想到申请了吉华街道的青年驿站,当天就给我安排了住处,更意外的是,通过就业驿站的‘职场面对面’课程,我修改了简历、掌握了面试技巧,不到两周就拿到了跨境电商企业的offer。”如今已在龙岗区一家跨境电商企业顺利入职的邓同学,提起初来深圳时的求职经历,对吉华街道“双站融合”服务模式满是感激。

邓同学的顺利扎根,正是龙岗区吉华街道创新推行“青年驿站+就业驿站”双站融合服务模式的生动缩影。为破解来深求职青年“住宿难、求职盲、融入慢”的痛点,吉华街道整合住房保障与就业服务资源,构建起“落脚—求职—扎根”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让青年实现“下车即安家、上岗零距离”的贴心体验。
“住宿是青年来深求职的第一道坎,更是就业服务的前置入口。”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青年驿站·吉华甘坑站以住宿保障为基础,嵌入多元就业配套服务:不仅提供15天免费住宿及10天延住福利,还在前台设置简历打印点,开辟安静的共享自习室供青年备考刷题;驿站LED屏幕滚动播放辖区企业岗位信息,青年入住后需填写在线表格登记岗位需求,为后续精准服务筑牢基础。邓同学回忆,她入住当天就打印了初版简历,在共享自习室修改到深夜,LED屏上的跨境电商岗位信息更让她初到便有了求职方向。
双站融合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住宿保障与就业服务的“同频共振”。青年驿站会收集入住者的求职意向,提前向就业驿站同步信息,就业驿站则针对性地为其匹配“职场面对面”课程场次及辅导老师,形成“入住即建档、建档即匹配、匹配即服务”的闭环。邓同学入住次日,就在微信群收到了就业驿站提供的服务清单,包含跨境电商行业专场课程、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课程中,职业指导师结合她的实习经历和行业需求优化简历,还通过AI面试陪练模拟跨境电商企业常见场景,让她熟悉流程。这种“住宿场景+就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她不到两周就成功入职。

就业驿站则依托青年驿站收集的需求数据精准发力:通过“岗位直通车”机制联动辖区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定期组织驿站青年参加周边专场招聘会,实现“住宿地即招聘场”;线上依托“i龙岗”小程序“团团找offer”板块推送匹配岗位,线下结合LED屏实时更新岗位清单。针对青年技能提升需求,驿站还开展无人机操作、短视频剪辑、办公软件等实用培训,搭配前台简历打印、自习室备考等配套服务,形成“需求收集—岗位匹配—技能提升—求职辅助”的全链条帮扶。

就业有保障,融入更顺畅,这正是双站融合的延伸价值。两大驿站联合打造“就业+融入”双轨服务,就业驿站在青年入职后持续跟踪反馈,青年驿站则同步开展城市融入活动。邓同学入职后,就业驿站帮她对接了行业前辈交流群,青年驿站又邀请她参加甘坑古镇文化体验活动,让她在职业成长和城市适应上都获得支撑。这种“职场帮扶+生活融入”的一体化服务,让来深青年不仅能“就业”,更能“扎根”。
数据见证服务成效。截至目前,吉华街道青年驿站·吉华甘坑站已累计服务909名来深青年,通过“双站融合”服务模式,不少像邓同学这样的青年成功在龙岗就业扎根。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扩大“岗位直通车”合作企业范围,丰富“职场面对面”课程体系,让双站融合模式成为吸引青年、服务青年、留住青年的重要支撑,为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