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碧波荡漾、桨影翻飞,2025年深圳市青少年(儿童)赛艇锦标赛在此圆满落幕。
来自全市各区的精英选手齐聚一堂,在粼粼波光中展开激烈角逐,用青春力量诠释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的体育精神。
本次赛事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深圳市群众体育促进中心(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承办,深圳和鹭赛艇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深圳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鼎力支持。

全龄覆盖显专业,水陆联动竞风采
作为深圳青少年赛艇领域年度最高级别赛事,本次锦标赛延续 “科学选材、全面育人” 理念,设男子、女子 U12、U15、U18 三个年龄段,涵盖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四人双桨等水上项目,以及陆上测功仪 1KM 个人赛等 18个竞赛项目。来自南山、福田、宝安、龙岗、盐田等各区的参赛选手均通过区级选拔赛脱颖而出。

比赛现场,水上赛道上的赛艇如银箭离弦,选手们桨频一致、破浪疾驰;岸边陆上赛区,测功仪前的小运动员挥汗如雨,展现着力量与耐力的较量。“单人艇比拼爆发力,多人艇考验协作力,每个项目都是对综合能力的锤炼。” 赛事裁判长介绍,部分项目成绩较往届提升显著,彰显深圳青少年赛艇运动的扎实基础。

体教融合筑根基,科技赋能育新苗
本次赛事是深圳深化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构建了 “市级赛事选材 — 区级梯队培养 — 省队输送备战” 的全运会后备人才培育链路,形成 “体育部门主导、教育系统支撑、专业机构执行” 的协同模式。参赛选手多来自全市 “赛艇运动特色学校”,日常依托和鹭赛艇俱乐部等专业场地资源,在课后、周末接受驻校教练系统指导 —— 这些教练中不乏曾参与全运会赛艇训练的专业运动员,能以全运会备战标准为少年选手制定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在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 “双提升” 的同时,提前适应高水平赛事节奏。

科技赋能成为赛事亮点,更与全运会科学化训练理念同频:陆上测功仪项目通过心率、功率、划距等量化数据,精准评估运动员体能潜力与技术短板,这些数据将纳入深圳青少年赛艇人才数据库,为省队备战全运会提供科学选材依据;和鹭赛艇提供的专业器材与智能保障系统,与全运会赛事器材标准同步,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与安全性,也让少年选手提前熟悉高水平赛事的硬件环境。

深圳市赛艇协会代表表示:“我们以赛事为纽带,打造‘普及 + 选拔 + 精培’体系,不仅为国家队输送人才,更要为广东全运会代表团培育‘能打仗、打胜仗’的后备力量 —— 此前第十五届全运会赛艇项目预赛中,广东队斩获 2 金 1 银,其中 2 名选手就源自深圳青少年赛艇培养体系,这就是我们坚持体教融合的最好成果。”
多方协同强保障,体彩助力少年梦

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对全运会后备人才培养的共同关注。深圳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通过公益金投入支持,让更多青少年能接触与全运会标准衔接的高水平赛事平台,“体彩公益金始终聚焦青少年体育发展,这场赛事不仅是‘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更是为全运会储备‘未来之星’的重要助力 —— 让普通少年也有机会通过专业赛事,一步步靠近全运赛场。” 赛事支持单位代表说。

作为大沙河生态长廊年度重要体育赛事,本次锦标赛不仅展现了 “水清岸绿” 的城市生态名片,更成为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助力广东全运会赛艇项目人才建设的缩影。
深圳市群众体育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赛事体系,让赛艇运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既要为国家培育更多‘水上之星’,更要为广东在全运会上的赛艇竞争力筑牢根基,让‘深圳少年’的桨声,成为省队冲击荣誉的有力节拍!”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徐雅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