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笔画记录湾区的时代变迁!“李大成工笔画个案展”在深大开展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
10-27 16: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协办,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深圳大学喻继高中国工笔画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博物馆(筹)共同承办的“改革开放视野下湾区工笔画发展历程——李大成工笔画个案展”在深圳大学博物馆(筹)与公众见面。

参观展览的嘉宾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分为“改革卉景”“湾区灵境”“大驾卤簿”三个篇章,将展出李大成四十余年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七十余幅代表性作品及珍贵的艺术资料,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湾区工笔画的交流与发展,助力“文化湾区”的艺术建设。

展览交流现场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从“经济崛起”到“多元文化发展”,湾区不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速度”与“高度”,更在“科技+艺术”的融合中沉淀出独特的“温度”与“厚度”。其中,湾区工笔画从无到有、渐入佳境,攀至高峰,既承载着中国美学传统的深厚底蕴,又以写实的精神、细腻的笔触记录着湾区的时代变迁,成为新时代“文化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展厅现场

李大成的艺术生涯与改革开放进程高度契合,是湾区工笔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的工笔画创作“借古开今”,既坚守正统中国工笔画的艺术精髓,又将个人生命体验与时代思考深度融入作品,体现出“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以及“自立、自律、自强”的深大精神。李大成的工笔画多尺幅甚巨,气象恢宏,设色层层渲染,格调高雅,“轻拂轶于秾纤,有浑化蜕化之妙”。物象化形,以形造境,自然造化的产物经过他穷究格物般地细致描绘,展现出观照自然的“生命意识”,成为对生命的礼赞。登临探索,遇物兴怀,李大成将中国画的“意境”与时代“情境”相结合,创造了一幅幅饱含湾区活力的生命图景,生动再现了湾区的发展脉搏。

研讨会现场

10月24日,以此次展览为切入点,“从李大成作品展看改革开放后的大湾区工笔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会议聚焦李大成工笔画作品中体现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色,结合改革开放后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历程,梳理大湾区工笔画在题材创新、技法传承、文化表达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为大湾区工笔画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思路。研讨会围绕“李大成工笔画个案展与大湾区工笔画发展”“大湾区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与大湾区美术发展”“湾区美术的跨文化叙事策略”四个主题展开,现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李大成 《南隅绮景 》

李大成 《吾咏市花三角梅》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书记周磊主持,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游江、深圳大学喻继高中国工笔画研究院助理教授王少杰共同担任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李大成的艺术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学术论文将集结成册,于后续出版。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