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近日,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舞台上,经过多轮激烈角逐,“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以全场最高分93.4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桂冠。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残障妇女群体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精神的高度肯定。

缘起:以爱之名,点亮希望之光
“美丽工坊”项目源于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旨在通过选拔和扶持一批适宜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业的手工制作企业或机构,逐步打造“美丽工坊”这一残疾妇女培训就业品牌,帮助更多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感与获得感。

项目自启动以来,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工坊”的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始终秉持“赋能、融合、共富”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破残障群体在就业难、保障低、社会参与弱等方面的多重壁垒。通过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培训与推广,为残障妇女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机会,让她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与经济独立,真正做到“以技立身、以艺致富”。

项目亮点纷呈:多维赋能,助力蝶变
记者了解到,“美丽工坊”项目以非遗赋能,以技能立身,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浮雕鱼皮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认定的“非遗工匠”宁雷手把手传授鱼皮浮雕画技艺,针对残障妇女的身体特点与学习需求,项目团队联合工艺师、大师共同研发“适配性教学工具包”,改良工具与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得会、用得上、能创收”。

例如,在鱼皮浮雕画课程中,项目团队为手部力量不足的学员设计轻量化雕刻刀,配合可调节高度的操作台,让学员在舒适姿势下完成精细操作;在缝制课程中,采用简化流程,降低操作难度,提升成品率。通过“一对一导师制”与“同伴互助小组”,学员们在技艺精进的同时,也建立起深厚的讲师和学员们友好的情谊。


“美丽工坊”项目呵护心灵,重塑自信,特别关注残障妇女的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问题。许多学员从最初的沉默寡言、不愿出门,到如今主动分享创作心得、自信展示作品,甚至成为项目助教,帮助新学员适应课程。她们用一针一线、一刀一剪,不仅编织出精美的手工艺品,更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尊严与梦想。
荣誉加身,责任更重:从“项目”到“生态”的跃升
此次荣获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一名,评委会们给予高度评价:“项目以非遗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赋能为核心,深度融合文化传承、妇女发展与残障帮扶,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创新性与可持续性,是公益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这份荣誉,是对我们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鞭策。让我们为残障妇女的自强精神喝彩,为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喝彩!‘美丽工坊’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束光,一盏灯,一座桥。它照亮了残障妇女群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每一个看见它的人。愿这束光,照亮更多角落,温暖更多心灵;愿更多‘折翼天使’在这里找到方向,用巧手编织幸福人生,用非遗点亮共富梦想!”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活动方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吴德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