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他乡的你”流动女性支持计划第二期正式启动。作为该计划的重要落地项目,“她屿·流动女性共筑计划”由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社工驿站发起,握手三零二艺术中心协办,聚焦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围仔社区2500余名流动女性的发展需求,通过技能赋能、心理疗愈、社区共创等多元路径,助力流动女性突破结构性困境,重塑自我价值与社区参与能力。

南山区蛇口街道围仔社区的流动女性多因家庭迁移至城市,长期承担无偿照护劳动与经济依赖的双重压力,面临自我认同模糊、社会资源匮乏等挑战。“她屿”项目调研发现,这一群体亟需通过技能提升、情感支持和文化表达打破孤立状态。项目以“经济自立—心理疗愈—社区融合”为脉络,设计四大模块行动。

在技能提升行动中,项目联合社区企业“新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整理收纳魔法”培训课程,为流动女性提供职业培训、实践机会及零工对接。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入户实操,掌握空间管理技能,同时探索二手慈善商店等微创业路径,实现“技能变现”与自我效能感提升。

在关系管理,主办方用戏剧重构家庭话语权。针对流动女性家庭角色固化问题,社工驿站通过戏剧疗愈工作坊,引导参与者以角色扮演、口述故事等方式重新解读生活场景。一位参与者分享:“在扮演‘分身’对话时,我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求,学会了更平等的沟通方式。”

艺术疗愈通过创作,让大家“被看见”。握手三零二艺术中心策划毛线编织、情绪绘本等艺术工作坊,将快递盒、旧衣物转化为创作媒介。“原来艺术就在我手中”,一位姐妹在编织工作坊中感叹。艺术成为情感宣泄的载体,互助小组则构建起流动女性的支持网络,缓解“无根感”与文化冲突。

社区共创行动,用艺术缝合城市缝隙。艺术家张凯琴发起的“T恤拼布工作坊”以餐桌食物为灵感,邀请女性将个人故事缝制于白T恤上,打造“可穿戴的社区记忆”。项目还计划通过女性议事会、公共空间运营等行动,推动流动女性参与社区决策,最终在11月“围仔游村集”中展示技能作品、导赏路线及微型市集,呈现流动女性的文化创造力。

“她屿”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经济赋能与艺术表达,让流动女性从‘服务者’转变为社区共建的‘行动者’。”未来,项目将持续探索流动女性与城市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提供实践样本。

据了解,“她屿·流动女性共筑计划”是“他乡的你”公益计划二期资助项目,致力于通过系统性支持,提升流动女性主体性,推动社区包容发展。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