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古筝音乐会奏响龙岗,国乐进商圈打造“有‘艺’思”新场景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杨丽 文/图
10-18 19: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18日16:00,龙城万科里喷泉广场弦音流转,气势恢宏。“艺趣龙岗・文化潮生”系列活动之2025年龙岗区第八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百人古筝大型音乐会在此盛大上演。

上百位古筝演奏者同台献艺,以12首精心编排的经典与现代曲目,编织成一幅动人的音画长卷,用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乐音,为现场数千名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国乐对话,以筝音为笔,为市民带来一场融合视觉与听觉震撼的国乐盛宴。

本次音乐会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龙岗区古筝协会承办,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总馆及龙城万科里协办。作为“趣龙岗”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不仅以百筝齐鸣的磅礴气象展现了古筝艺术的魅力,更通过打破剧场边界,让高雅艺术与市民不期而遇,以“商圈+国乐”的创新形式,让公共文化供给变得鲜活“有意思”。

百筝同奏,经典曲目勾勒城市成长画卷

本次音乐会的曲目编排独具匠心,音乐会以清晰的篇章结构展开叙事,宛如一部流淌的音乐史诗,每一个篇章都精准呼应着深圳不同发展阶段的精神特质。

序章《春天的故事》在小提琴家李征与古筝演奏家杨丽华等人的合奏中悠然启幕,西洋乐器的悠扬与民族乐器的交融,将观众的思绪拉回那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改革春天,吹响了特区扬帆启航的号角。

第一篇章“国乐盛世·城市脉搏”以《盛世国乐》开篇,雄浑有力的合奏勾勒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特区的文化自信遥相呼应。随后,《小池》以清新灵动的旋律,描绘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勃勃,寓意深圳早期建设者的奋斗精神。一曲《兰亭序》,则让演奏者的指尖在琴弦上化身笔墨,行云流水般“书写”出传统书法的神韵,象征着深圳将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都市肌理的智慧。

进入第二篇章“多元共融·湾区之声”,音乐风格转向丰富与交融。《白马》在急促的古筝节奏中,迎来了非遗传承人杭盖的马头琴演奏,浓郁的草原风情奔腾而至,隐喻着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奋进。原创曲目《情漫龙岗》则巧妙采撷客家山歌元素,旋律细腻缠绵,完成了一场深圳本土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深情对话。

第三篇章“未来畅想·四海同频”则展现了古筝艺术的无限可能。《千年风雅》中,陶笛演奏家靳于群的陶笛与古筝唱和相应,古今风雅在鹏城交汇。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的响起,则是一场电子音乐与古筝的限定跨界,在百筝齐奏下迸发出奇妙韵律。经典的《渔舟唱晚》以舒缓旋律带人回味渔舟归航的惬意,瞬间连接起深圳的往昔与今朝。而现代创作曲目《乾坤圈·弦战》则以激昂的电子音效与急速指法,象征深圳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突破之战,充满力量感与速度感。

音乐会的尾声《刀剑如梦》,以颠覆性的编奏和急速的指法,激荡出如特区改革般的侠义与豪情,将深圳人的闯劲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场演出在气势恢宏的余音中圆满落幕。

跨界融合焕新国乐,启动惠民公益计划

本次百人古筝音乐会在呈现形式、艺术内涵与文化传承上亮点纷呈,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与人文温度。

百筝齐鸣的宏大场面,堪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演奏者们身着统一礼服,抬手、拨弦、颔首的动作整齐划一,琴音时而雄浑激昂,时而细腻婉转,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充分展现了国乐的磅礴气象。

不少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表示:“第一次现场感受百筝齐鸣的震撼,那种穿透心灵的力量,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演出阵容的多元升级,是本次音乐会的另一大亮点。除了核心演出团体 —— 龙岗区荷风教师筝乐团的专业演绎,更汇聚了来自钢琴、小提琴、陶笛、马头琴、呼麦等多个领域多领域艺术嘉宾的跨界合作。

成立于 2017 年的荷风教师筝乐团,由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毕业生及资深爱好者组成,以挖掘传承古筝传统流派、发扬当代筝乐为宗旨,通过多种演出形式提升团员水平,传播筝乐风采。本次音乐会中,乐团成员以精湛的技艺、默契的配合,为每一首曲目赋予了艺术生命力。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李征、陶笛演奏家靳于群、区级马头琴及呼麦非遗传承人杭盖的倾情加盟,使得古筝与多种乐器实现了创新融合,实现了古典与流行、民族与世界的多元对话,让国乐艺术在跨界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恰逢龙岗区古筝协会成立11周年,音乐会特别设置了公益环节,正式启动“荷风拂龙岗”公益计划,用实际行动推动古筝艺术的普及与传承。

据了解,该公益计划将推出 13 场免费线上古筝讲座,由协会 13 位优秀教师倾情授课,内容涵盖古筝名曲赏析、基础演奏技法、进阶技巧提升等多个维度,从10月19日起每晚 8 点、连续 13 天不间断举办线上公益讲座。无论是零基础的古筝初学者,还是渴望精进技艺的进阶爱好者,亦或是单纯热爱国乐文化的普通市民,都能通过直播参与学习,感受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

打造“趣龙岗”:以“有艺思”开启文化惠民新场景

“趣龙岗,有意思”,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座城区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与实践。

今年以来,龙岗区将“有意思”写入发展顶层设计,旨在通过创新多元的形式,让文化生活不再遥远,而是变成市民身边触手可及、充满“艺思”的日常。

一场在商圈响起的百人古筝音乐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缩影——它打破剧场边界,让市民在休闲购物中与高雅艺术不期而遇,打开了文化生活的“任意门”。

从顶层设计到系统布局,充满“艺思”的日常,正在成为龙岗文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5年初,龙岗区党代会将“有意思”置于城区发展目标首位,并随之出台《“趣龙岗·有意思”三年行动方案》,系统布局“趣演艺、趣文旅、趣场景、趣数创、趣传播”五大板块,为文化活力注入强劲动能。

从高端精品到普惠街头,龙岗区门类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点燃全民文化热情。

在高端引领方面,舞剧《金陵十三钗》、音乐剧《蝶变》等精品剧目轮番上演,树立起“龙岗戏剧生活季”的名片。在普惠均衡方面,“龙岗音浪环城计划”让原创音乐走进全区11个街道的公园、商圈与地标,将文化资源直接送至市民身边。同时,连续八届的“艺趣龙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遴选大赛,更成功孵化了近百个惠民项目,持续丰富着城区的文化供给。

从深耕不辍到卓越成效,公共文化服务的“龙岗实践”获省级认可。这份坚持结出了丰硕成果:在2024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龙岗区在全省122个县(区)中荣获最高分,创下历史最佳,充分彰显了其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卓越成果。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杨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