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耳鸣5年,竟查出脑瘤!专家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华南深医 文/图
10-17 17: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医生守笑容护听力

耳鸣是许多人都会有的体验,但往往因短暂或轻微而被忽视。近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48岁的陈女士(化名)完成高难度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令人欣慰的是,术后陈女士不仅切除了肿瘤,面神经功能也得到完好保留,听力也在慢慢恢复,目前已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五年耳鸣未重视,一查竟是听神经瘤

今年48岁的陈女士,从五年前就开始出现左耳耳鸣和听力下降,当时就医后被诊断为"功能退化"。直到今年初,她陆续出现头部闷胀、左侧面部麻木、走路偏斜、持续头晕等症状,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今年8月,经过脑部MRI检查,陈女士被确诊为"左侧听神经鞘瘤",肿瘤直径达27mm。

"得知诊断结果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五年的耳鸣和听力问题,都是肿瘤在作祟。"陈女士惋惜地说,"如果当初能进一步检查,或许能更早发现。"

脑子里有一个那么大的瘤子,这可怎么办?陈女士多处求医得知,“肿瘤体积较大,必须手术切除,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术后可能会丧失听力,面瘫发生概率高达50%以上,即便进行康复治疗,面部功能恢复率也仅约70%。”

面对手术风险,她选择信任本地医疗团队

尽管内心充满挣扎,陈女士在短暂彷徨后决定勇敢面对。她放弃了前往外地就医的念头,选择在深圳寻求专业治疗。经过多方了解和比较,她最终选择了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杜世伟教授团队。

“肿瘤已经不小了,且为实性,手术是必要的选择。”杜世伟教授在接诊后坦诚而平和地说,“对于术后面瘫,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会用各种技术手段尽量降低风险。”

“手术既要完整切除肿瘤,更要保护这些纤细的神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杜世伟教授介绍,听神经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位于颅内深部,紧邻脑干,与面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较大的听神经瘤,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对于比较小的听神经瘤,亦可选择手术治疗,因为肿瘤小,手术风险及面神经功能和听力的保护率更高。

“特别是像陈女士这样肿瘤较大的情况,肿瘤血供丰富,已经填满内听道同时压迫脑干,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杜教授补充道。

面对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陈女士选择了信任。"杜教授的一句'术后生活质量同样重要'打动了我。"陈女士说,"这让我感受到,医生不仅关心治病,更在乎我怎么活着。"

多技术融合,笑容说明了一切

今年9月,陈女士接受了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术前完成多模态影像重建,提前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手术中电生理监测全程守护,手术团队在显微镜手术机器人下精细操作,仔细分离肿瘤、辨认神经;手术最后的关键过程是切除“钻进”内听道里的肿瘤,这部分操作很容易残留肿瘤,造成后期复发,同时也容易损伤神经造成面瘫,杜主任团队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地完成了这部分操作。

术后,陈女士未出现最担心的面瘫症状,面部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听力也在慢慢恢复。“我真的非常感激杜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不仅技术精湛,更重视患者的术后生活品质。”出院后一个月,陈女士回到门诊来复查,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手术团队最大的肯定。陈女士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感慨道,“我没有选择去外地,在深圳也一样得到了顶尖的医疗支持和有温度的治疗体验,这让我感到很庆幸。”

专家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听神经瘤

杜世伟教授提醒,听神经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因其位于颅底重要位置,生长过程中会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相应症状。若出现持续单侧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应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现代神经外科的目标,已从过去的延长生命,转向延长生命的同时保功能。"杜教授强调,"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华南深医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