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商评论|瞄准“专精特新” 展城同频共振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评论员 胡蓉
10-15 12:3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要汇聚行业最新技术和产品,让展会成为行业创新的“晴雨表”……总而言之,让参展商非来不可、让参展商不虚此行,深圳会展业与这座城市就能联手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一场场展会,测出了深圳经济发展的活力值。

据本报今日报道,2024年全年深圳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441场,参展观众人次超1122万;这个数值还在攀高,今年1—9月,深圳举办各类展会活动已达538场。

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格高。除了有“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去年在深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展是国内汽车零售成交额最大的车展;深圳还举办了全球橡塑行业的重要盛会——国际橡塑展;深圳国际能源存储与锂电技术展、国际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展等众多聚焦前沿产业发展的展览,吸引了全球行业专家与企业参与。

在深圳,会展业与城市经济走出了一条相向奔赴、同频共振、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1999年,深圳改“荔枝节”为高交会,打造出了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深圳的科技创新也因“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受益无穷。2024年,深圳的GDP高达3.68万亿元,且“20+8”产业集群蓬勃兴起,产业结构不断攀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这一特点,又支撑深圳会展业能够举办众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型和专业性展会。

尽管深圳会展业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深圳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仍有努力空间。

深圳会展业该如何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这需要对当下会展业的作用有深刻认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企业在营销和资源配置上都已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线下展会的竞争力是什么?尽管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海量资源,但筛选和决策成本也将水涨船高。专业线下展会能够通过强大的整合能力,帮助企业更精准地直达所需,企业可以通过展会更加直观获取行业动态与创新灵感,加速技术迭代。

此外,交易有赖信任。尤其是对大宗B to B交易来说,面对面洽谈远比线上沟通有效。展会自身的影响力,也会惠及参展商,参展商会获得更多信任,从而促进交易的达成。

因此,深圳会展业的精进之道也要走一条“专精特新”之路:要规模化也要专业化;要广邀全球客商,也要更加提升用户画像精准度;要有特色服务,在竞争中占据差异化优势;要汇聚行业最新技术和产品,让展会成为行业创新的“晴雨表”……总而言之,让参展商非来不可、让参展商不虚此行,深圳会展业与这座城市就能联手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评论员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