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定点药店的“阴阳价”歪心思,是时候治一治了。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直指部分定点零售药店存在“阴阳价格”乱象,要求各地监测与处置,传递出对这类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所谓“阴阳价”,即定点药店对完全相同的药品,向医保患者收取高于非参保患者的费用。比如,某款标价26元的止咳药,医保结算被扣35元。
“阴阳价格”本质是涉嫌价格欺诈的违规操作,部分药店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一方面,医保基金结算存在时间差,通常按月度或季度,药店需先行垫付资金,部分商家便将成本转嫁给参保人,甚至以此作为牟利手段;另一方面,药品定价体系透明度不足,加之不少参保消费者存在“医保账户的钱不是现金”的认知偏差,对药品价格敏感度远低于自费者,让部分药店有了可乘之机。此外,药品零售主体数量多、频次高、变动快,传统监管难以实时全覆盖,也给不良商家留下违规缝隙。
药品作为关乎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阴阳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对参保人而言,本想享受医保福利,反被药店“薅羊毛”,加重经济负担。而“阴阳价”导致的高价结算,直接推高医保基金支出,造成医保资金“跑冒滴漏”,实质上是在侵占全体参保人的“救命钱”。
对于“阴阳价格”乱象,必须严查严处。首先,强化对违规药店的惩治力度,轻者约谈、罚款,重者暂停结算甚至取消定点资格,并纳入行业“黑名单”;其次,升级监管技术,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定点药店进行全链条动态监测,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价格异常自动预警机制,让“阴阳价格”无处遁形。此外,要畅通监督渠道,规范药品价格公示,同时鼓励消费者对违规行为举报,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当然,优化医保支付政策也很有必要,探索缩短回款周期,从源头降低药店的逐利冲动,减少违规动机。
药品价格秩序连着民生底线,关乎医保安全和社会公平,容不得任何人钻空子、“薅羊毛”。期待各地以此为契机,开展好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能够明明白白购药。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