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群体撑起“健康伞” 深圳成立26家“暖新医院”162家“暖新社康”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10-10 20: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作为深圳市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8月,首批两家“暖新医院”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一年多来,全市共成立了26家“暖新医院”、162家“暖新社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监测、疾病干预等保障服务。

据了解,“暖新医院”“暖新社康”结合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特点、经济状况、疾病谱等提供专业、精准、优惠的“新就业群体体检套餐”,通过举办义诊、心理门诊免费咨询、健康宣教培训等特色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便捷、到位的职业健康服务。

“暖新医院”“暖新社康”还推出“六优”“六免”等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专属医疗服务。其中“六优”包括优质医疗服务流程、优待新就业群体先进或模范人士、团建费用优惠、健康管理门诊优惠、心理门诊优惠、“暖新医院”建设日门诊优惠等;“六免”包括免费团检接送、免费团检停车、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团体体检后报告解读、免费义诊、免费健康宣教培训等。

近年来,深圳市把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作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关于加强关爱凝聚共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的任务清单》《深圳市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通过实施“暖新、强新、凝新、融新”行动,营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生态友好、职业成长友好、人文氛围友好、融入治理友好的“四好”城市氛围。除“暖新医院”“暖新社康”外,如今1600多个“暖蜂驿站”“司机之家”遍地开花,532个友好社区、友好小区等友好场景覆盖所有街道、社区;4500多家“暖新商户”推出优惠就餐服务……从“吃饭歇脚”到“健康保障”,关怀的维度和范围持续延伸,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