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预热升温,首场岭南文化名家大讲堂开讲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10-07 23: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7日下午,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核心活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配套活动,“岭南文化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一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变革叙论》在广东美术馆新馆举行,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度分享与对谈,带领现场观众回溯广东美术百年发展脉络,感知其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百年美术大展(上海站)总策展人王绍强担任大讲堂学术主持。据介绍,此次“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于10月18日在上海启幕,无论是作品品类还是展出规模,均为迄今广东美术展览之最。

“广东美术的‘家底’非常丰厚!”在演讲环节中,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指出,除了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数量达4万余件之外,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等均有着丰富的藏品和史料,对于研究广东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随后进行的对谈环节中,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顾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指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可以概括广东美术百年发展道路。在他看来,广东是东西方文明相遇的前沿阵地,率先经历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交流与融合,从而蜕变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性格;而广东美术是构建和促成广东如此文化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广东美术,广东的文化性格才显得如此鲜明”。

皮道坚还认为,广东美术的另一鲜明特征是以入世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缔造近现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历史洪流中。以廖冰兄为代表的广东美术家,其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批判性是广东美术的一大传统。建国之后,一批来自广东的美术家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教条,作品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特征,为大众喜闻乐见。“可以说,广东是新中国美术发展基本格局的奠基者。”

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谈及两地如今在美术领域的互动,她表示,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之间通过双年展、三年展等项目进行紧密的联动,“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最重要的心态”。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