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火柴盒中秋系列演出向建设者致敬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10-07 20: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东莞市文化馆东门廊桥火柴盒一号营地,一场特别的中秋音乐会正悄然升温。

10月6日中秋夜,当时钟敲响8点,东莞市文化馆东门廊桥火柴盒一号营地,一场特别的中秋音乐会正悄然升温。这场“月满城•乐致敬”献给建设者的火柴盒中秋音乐会,由东莞市文化馆牵头、各镇街(园区)文化分馆携手协办,只为把团圆的问候、节日的祝福,送到一线建设者、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还有敬老院里盼暖的长者心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晚,东莞33个镇街(园区)的角落,同样的光亮、同样的敬意同步传递。

33个镇街同心送暖

旋律里藏着专属温柔

为了让节日的暖意裹住更多人,为了让一线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的辛劳被看见,也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们不孤单,东莞市文化馆用一场场的音乐会,替全体市民诉说感谢。33个镇街(园区)文化分馆迅速响应,让这份带着仪式感的温暖,顺着歌声飘向东莞的每一个角落。

在石龙邮政大楼分拣线旁的露天草坪,晚风伴着旋律轻轻晃。《但愿人长久》的婉转、《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柔软、《城里的月光》的静谧、《稻香》的清甜,一首首歌淌进50位邮政快递小哥的心里。平日里忙着穿梭街巷的他们,此刻终于能停下脚步,让歌声卸去肩头的疲惫,把这片刻的惬意,悄悄藏进记忆里。

而在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发展有限公司,气氛则多了几分热烈。《第一天》的活力、《落叶归根》的深情、《我们的歌》的共鸣,熟悉的调子一响起,观众们便挥着荧光棒跟着唱。

暖了老人心,也圆了岁月里的旧时光

这场温情,不止献给建设者,更绕到了敬老院的窗棂边。东莞市文化馆组织火柴盒歌手走进老人身边,把热闹与陪伴,送到他们眼前。

在金熙敬老院,欢快的节奏刚响起,谢甫兰奶奶的目光就被舞台牢牢吸引。早年跟着儿子来东莞定居的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看着台上真挚的表演,奶奶的笑容格外真切:“谢谢文化馆和文化志愿者协会一直想着我们,这一下午啊,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乎得很。”

东城敬老院里,演出结束后,志愿者们拉着老人们的手唠家常,笑声像撒了把糖,甜透了整个院子。85岁的郝玉珍奶奶,年轻时曾是文工团里亮眼的演员。当快乐腰鼓队跳起《开心奶奶》,鼓点一落,奶奶的眼里瞬间闪了光——这支由花甲银发奶奶组成的队伍,把岁月的沉淀跳成了灵动的舞姿,也让郝奶奶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文工团绽放光彩的日子。

这场中秋音乐会,也是“共迎十五运,精彩在东莞”火柴盒音乐嘉年华的延续。整个国庆长假,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再加上33个镇街(园区),超过125场火柴盒音乐会接连上演——既有潮流的活力,又不失传统的韵味,陪着市民一起盼十五运、赶音乐“潮”。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