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救援领域大咖齐聚深圳,还观摩塌方事故灾难救援演练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何慧
2020-11-12 09:26
摘要

通过灾难医学规范化培训、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念和认知水平,优化流程,争取更多救治生命时间,以点带面地快速提升整体医疗救援水平,提升医院对批量伤员救治能力,同时将深圳大学总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打造成能应对突发事件的盾牌力量

如何应对灾难事件,开展科学有效的救援? 9日,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深圳大学总医院第二届急救与救援医学高峰论坛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顺利拉开帷幕。国内灾难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从院前院内急救、航空医疗救援、人工智能救援新技术等领域展开充分讨论,同时针对医学救援体系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应急建设等议题进行探讨。

大会现场。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设一场主题报告,两个分会场。10日下午,深圳大学总医院联合深圳市急救中心举办了塌方事故灾难救援演练,这也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当日下午,现场总指挥---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韩伟发出演练指令。此次演练模拟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由于伤员人数多,深圳市急救中心立即调派深圳大学总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及移动医院前往救援。深大总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指令后,迅速前往“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检伤分类,同时迅速找到空旷地搭帐篷建起临时医院,救援队分工有序,对危重伤员进行现场抢救,最后由救护车将危重伤员送往深大总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救治。

事故现场检伤分类

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侯世科院长对灾害现场救治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灾难救援领域新进展、新技术,并对灾难医学学科建设在管理、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樊毫军副院长(屈波教授代讲)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分享了灾难现场狭小空间搜救医协同技术的应用,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急诊医学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哨点"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诊科主任廖晓星教授表示,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COVD-19爆发的过程体现了急性传染病初始诊治场所(第一站)是医院的急诊科,我国的急诊医学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能够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发挥重要作用。

伤员被送入帐篷移动医院。

本届论坛由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协办。开幕式由特邀嘉宾倪嘉缵院士、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韩伟主任及重庆邮电大学庞宇教授主持,急救灾难领域郑静晨院士、深圳大学总医院院长李景波致辞。

深圳大学总医院院长李景波致辞。

此次论坛是急救与救援医学领域里一次精彩纷呈的盛宴,也是院前院内急诊急救医学人员的一次实用性、指导性的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大会。通过灾难医学规范化培训、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念和认知水平,优化流程,争取更多救治生命时间,以点带面地快速提升整体医疗救援水平,提升医院对批量伤员救治能力,同时将深圳大学总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打造成能应对突发事件的盾牌力量。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何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