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个名为“你我都一样”的温暖而坚定的公益项目,以42个周末的坚守,为普通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之间搭建起一座平等、共融的成长桥梁。9月27日,项目举行一周年总结汇报会,约30组家庭、近百人齐聚一堂,回顾这段充满温度与成长的旅程。
从歌声到行动:用坚守诠释融合初心
“你我都一样”项目始于2023年一首传递平等与包容精神的原创主题曲。在深圳市童行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点亮慈善基金的共同推动下,歌曲所承载的理念逐步转化为系统性的公益实践。项目发起人梅子老师与点亮慈善基金发起人吴冰冰女士基于共同愿景,于2024年10月在莲花山公园正式启动项目,标志着从“为融合发声”走向“让融合发生”的关键一步。
项目以“每周坚守”为核心,全年开展42期活动,服务超过1500人次。通过“自然行、科普行、创新行”三大场景,推动“平等·成长·共建”理念落地,成为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生动实践。“42”不仅是一个数字,更象征着“四季坚守、双向奔赴”的公益精神,展现了对特殊需要儿童持续接纳与社会融合的坚定承诺。
多元场景赋能:在真实体验中实现共融
项目通过“自然行”“科普行”“创新行”三大课程场景,实现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1:1融合参与:
“自然行”带领孩子们走进莲花山、梧桐山、红树林等公园绿地,在徒步探索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科普行”精心安排参观直升机基地、科学馆、海洋博物馆,在知识启蒙之时激发孩子们的协作精神与求知欲;
“创新行”通过小店长、银行家、咖啡师等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社会规则、播撒梦想的种子。
每场活动均注重“体验—认知—成果”的闭环设计,使孩子们在动手参与中得以真实成长。
在总结汇报会现场,参与了10多期融合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小薇感动得眼眶几次湿润。她说:“今天现场播放了一周年短片,很多家长都感动得流泪了,我也不例外。看到孩子们指着屏幕说‘这是我和小伙伴的大手牵小手’,脸上洋溢的自豪感,让我深深感受到融合教育的力量。”
致敬同行者:信任与陪伴铸就融合之路
项目发起人梅子老师在总结中强调,项目的生命力源于每一位参与者——孩子、家长与志愿者的持续投入。“感谢你们的信任与陪伴,让融合从理念走向现实。”
为表彰积极参与的家庭与志愿者,项目颁发了“同行成长”系列勋章:13组家庭获“快乐同行奖”、13组家庭获“坚实陪伴奖”、10组家庭获“卓越成长奖”,16名志愿者获“卓越共建奖”。
成长可见:融合在双向奔赴中生根
一年来,项目见证了众多孩子从被动观察到主动引领的精彩蜕变:
童童(化名):从紧紧攥着妈妈的手、怯生生地不敢抬头,到主动奔跑、积极参与游戏;
行行(化名):从回避互动到成长为小队领袖,积极组织游戏、维护规则秩序;
梦梦(化名):从不知如何与大家相处,到如今已然成长为众多孩子喜爱的大姐姐。
99%的家长表示愿意继续参与并推荐项目。一位家长分享道:“孩子现在会说‘要帮弟弟妹妹一起完成任务’,这份包容心是课本里学不来的。”
在颁奖仪式后的分享环节,多位家长讲述了孩子参与项目后的转变。飞廉妈妈感叹:“奇迹在一次次活动中悄然发生。飞廉从初时的无序,到学会排队、安静观察、融入集体——他的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都在一点点进步。”
从活动到生态,融合教育的深圳实践
作为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平台,该项目将融合场景拓展至公园、博物馆、企业及社区,构建起家庭、青少年、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生态。
项目发起人梅子老师表示:“我们秉持‘不贴标签、平等互动’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未来,《你我都一样》普特融合项目将推进课程标准化建设,并与家长共同构建微资助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融合教育模式,让‘平等与成长’的理念惠及更多城市。
一位参加了20多期活动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感谢项目给了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土壤,也给了我们家长放手的勇气。” 希望“你我都一样”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家庭加入进来。让我们一起相信:在安全和包容的前提下,适当放手,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一年四季,双向奔赴。从迷茫到坚定,从理念到生态,“你我都一样”项目通过一年的持续实践,证明了融合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等待、每一次牵手中实现的真实改变。在深圳这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这场关于平等与成长的实验,正悄然为中国融合教育提供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深圳样本”。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