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首个森林社区示范点,“推窗见绿”如何实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帅文清 文/图
09-29 19: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满满的幸福感

在南山区丽湖社区,家楼下就是茵茵绿地,散步时能钻进清幽山林,抬头是层层绿荫,低头闻得到阵阵花香…… 这样曾让人向往的 “森林社区”,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日常。

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统筹打造的南山区首个森林社区示范点正式建成。该示范点以丽湖社区为载体,通过构建“1+3+2+3+2”(一片桑梓林、三处公共休闲绿地、两条绿化景观路、三处庭院绿化示范点、两片景观生态林)立体化生态建设体系,将森林生态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作为南山区首个森林社区示范点,该地不仅为辖区森林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更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体验,精准回应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注入鲜活动能。

守牢原生绿脉:锚定本土生态 筑牢“推窗见绿”基底

“推窗见绿” 的起点,是留住社区最本真的绿色记忆。示范点将 2.1 公顷原生荔枝林作为核心生态资源,打造 “桑梓林” 生态文化地标 —— 不做过度开发,仅通过清理杂灌、增设生态步道与科普牌,完整保留这片荔枝林的自然风貌。科普展示牌让市民在漫步中了解荔枝的种植历史与生态习性。“以前只知道荔枝好吃,现在通过这些展示牌,了解到了这么多关于荔枝的知识,感觉很有意思。” 居民张女士说。水与林的交融是另一大特色。燕清溪沿沁园路明渠段的“逐水蝶溪”,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完整保留现状大树,在草地间点缀原木桩与毛石。通过打造“浅滩+平石”生态水岸,在坡岸种植蜜源与寄主植物,构建起低干扰的蝶类栖息生境,通过生态护岸改造,让溪水与林木形成 “水映绿、绿护水” 的自然景观,让 “林水相依” 的绿色肌理成为社区不变的 “底色”。

聚焦民生需求:激活空间价值 解锁“推窗见绿”日常

森林社区的建设,最终要落到市民的获得感上。丽湖社区的改造升级,每一步都紧扣居民生活需求,让 “推窗见绿” 从 “看到绿” 变成 “用好绿”:

公共空间 “显绿意”:夕阳平台轻盈架设于溪面之上,玻璃护栏通透开阔,成为居民观赏湖景、目送夕阳的 “网红打卡点”;桃花园公园以 “园中园” 布局,春季桃花灼灼、四季绿植常青,既是赏花胜地,也是邻里相聚、闲话家常的自然客厅;“院士之道” 手作步道串联山林,全程采用土、木、石等生态材料铺设,触感 “更轻、更软、更友好”,老人拄杖、孩子奔跑都格外安心。

边角空间 “藏惊喜”:三处庭院绿化示范点,让社区 “零碎空间” 焕发新生。西丽湖水库 8 号管理哨所入口,针对原入口绿地地面衔接不合理、标识模糊、植物单一等问题,通过 200 平方米的微改造,变身兼具社区特色与自然韵味的景观节点,路过即能见绿;问山叠水驿站将废弃鱼塘盘活,改造成开放型生态栖息地,水鸟偶尔驻足,成了居民观鸟赏景的 “秘密角落”;榕树广场则依托现状大榕树,搭建儿童嬉戏区与成人休憩区,“这棵大榕树就是天然遮阳伞,孩子们在树下追跑打闹,我们坐在旁边聊天,凉快又热闹,日子特别舒服。” 带着孩子玩耍的赵女士,道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帅文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