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雷晓兵,半岛医疗的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他曾是一名公立医院的外科医师,2008年,他创立半岛医疗,2010年,他在深圳成立研发中心,并于2015年将半岛医疗总部迁至深圳,在他的带领下,半岛医疗获得FDA、CE、NMPA等近70余项全球认证,申请国内外专利100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500余项,填补多个国际市场空白,在医疗美容多个细分领域也名列前茅。近期,半岛医疗更获“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两项认证,旗下产品也获评“2025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
口述时间: 2025年7月11日
口述地点: 半岛医疗深圳总部
采写撰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从外科医生到技术极客,从临床诊室到创业战场,过去的十七年间,我从重庆嘉陵江边起步,再到深圳创新之城扎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让更多医院用得上、修得起的医美设备。
立足深圳总部发展的十年间,我们成功打开医疗“大设备”走向全球市场的大门,让全球医美市场也能尽享“深圳造”。
一次“天价维修”,行业痛点成创业起点
2008年以前,我还是重庆的一名外科医生,曾经我以为,这将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后来,一次小小的维修事件,让我萌生了科技创业的想法。
那时,我们医院里一台价值超60万元的进口激光设备突然坏了,好巧不巧,这台设备刚过保修期2个月,而国外厂商开口就要 30 万元维修费,期间,医院讨价还价了一个多月,终于将价格谈到了28万元。
当对方的维修工程师上门后,我出于好奇在一旁观摩维修过程,看到维修师一番测试拆装后,仅仅将机器的一个电源器件替换了,整个维修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待机器正常运转后,我们要求保留换下来的器件,对方却强势拒绝称这属于企业资产不能外流。
这次进口设备的“天价维修”事件,就像一块石头压在我的心头。于是,我和同伴开始调研中国其他机构使用进口设备的情况,结果却更令我震惊,在我们当时调研的200多家医院中,超过95%的医院都遇到过高价维修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能够提供同类设备与技术的中国企业。
既然没人做,那就我们来做。正如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能够解决行业痛点,也成为我的创业起点。就这样,2008 年,我和几位同样有着医学背景的朋友一拍即合,我们在重庆渝中半岛一间民房创办企业,并就地取名为“半岛医疗”。
创业初期,我们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做“5000 家医院买得起”的尖端设备,二是“终身维修费零利润”,直到今天,超1万家医院正使用半岛医疗的设备和服务,维修费不到总营收的1%,这两个目标,我们已然实现。
当然,一群医生怀着满腔热情开启的技术创业,既不是研发人员,也没有创业经验,注定开局艰难,最初的几年,我们前方的路始终不太明晰。
哪里既有充足的技术人才,又有完备的设备零部件供应链?经过一番考察,我决定南下深圳,去当时的“中国电子第一街”——深圳华强北寻找转机。
一趟采购之旅,供应链与人才“双丰收”
初到深圳,我却闹了个笑话,那是2010年正月初八,当我背着书包第一次抵达深圳,匆匆忙忙直奔华强北后,我发现好多商铺都没开门,整个市场冷冷清清,难道我走错了地方?但柜台上摆的满满当当的元器件却似无言讲述着这里的热闹。原来,按照广东这边的习俗,基本上都要到正月十五,大家才陆续营业。
等待的几天时间里,我干脆在华强北租下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将其作为研发中心招揽人才,待正式运转后,我实打实感受到“深圳速度”:需要什么配件,我下楼就能买到,甚至还可以拿着配件先上楼测试,确定能用我再付款。
这种 “即需即得、高效灵活” 的硬件创业生态,让我更渴望把公司做稳做强,但也清楚,要实现这点,不能只靠技术,还得补上商业逻辑、企业管理的短板。我开始不断学习商业知识,2015年6月,我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营毕业,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公司总部迁到深圳,我想在这个全世界做硬件研发最好的地方,实实在在扎根发展。
得益于行业发展扩张,以及深圳强大的产业支撑,半岛医疗发展不断“加速度”,办公地从最初的华强北,再扩展至南山,后来,我们在宝安落脚,既建设了研发实验室,也有生产制造基地,办公场地拓展至3栋楼。
更重要的是人才,在深圳,源源不断的人才“揭竿而起”,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让我们更能静下心来专注研发。在半岛医疗,一批研发人员长期研究一款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的一款黄金微针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目前该项目组仅研发人数就将近90人。在这样的专注和坚持下,我们也获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我们的250ps超短脉宽皮秒激光设备成为首个双波长皮秒激光治疗仪。今年年初,半岛逆时针更获得美国FDA 510(k)注册证,成为国内首款获此注册的射频微针仪器,进一步打破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成为国产光电医美器械品牌全球化的先驱。
如今,半岛医疗的研发人员约有400名,大概占总人数的30%,研发专利数和研发人员均在细分领域排名世界前列。“半岛超声炮”占据细分领域八成市场;自主研发的“半岛黄金微针”,成为射频微针美容领域能够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明星产品。
一场“极客追求”,从行业赛场走向全球舞台
回望半岛医疗走过的17年发展历程,我认为,我们已经走过了生存立足的第一阶段,也走过了跻身行业头部的第二阶段,目前正步入第三阶段,即不断精进技术与管理,逐步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好产品。
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质疑与不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技术第一?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国门?事实上,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包括成立海外事业部,在海外上市销售产品等,希望让更多医疗机构用得上,修得起我们的设备和服务,惠及全球市场。
为更好践行创业初心,在半岛医疗深圳的研发中心,我们用整面墙展示专利证书与学术论文,以此激励员工潜心研发。我们所有高管都在开放区办公,我的工位就在过道旁,紧邻研发同事,能够更快速地听到产品进度、实现沟通,从企业的角度大步跟上“深圳速度”。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半岛医疗在深圳设立总部的第10年,深圳完备的产业生态也在重塑行业格局。近年来,深圳提出建设全球知名“医美之都”,医美消费相关产业被列入了深圳重点发展的 “20+8” 产业集群规划。同时,半岛医疗新总部基地在雪花科创城落成。今年,占地7.4万平方米的医疗器械研发及数字化生产基地在宝安航城街道启动建设,正式投产后,预计提升产值2至3倍。
从当初的外科医生,转变为如今带领团队的创业者,我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个词,即“守初心、磨技术、借东风”。初心是“心系大众,普及尖端科技”,技术是“十年磨一剑”的精益求精,愿景是乘着深圳打造全球医美产业的集聚地东风和创业生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我在社媒上的签名是 “医美小小兵”,因为我知道,想要实现改变行业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终会抵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