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擦海而过,已然远离深圳。
9月24日15时,深圳市气象台将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16时起,全市范围内解除“五停”措施,深圳地铁恢复全线运行……
经历满城风雨,一座超大型城市平安度风。
平安之余,我们要致以深深的敬意,说出心中的感谢,向那些最可爱的人——
闻风而动的人,不惧风雨的人,遮风挡雨的人,逆行的人,伸手的人,陪伴的人……
这座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总有人护您周全。
“桦加沙”来袭,瞬间切换至应急模式的深圳,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
疾风骤雨中,一个个逆风前行的身影,一道道坚守的防线,汇聚成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力量。
那些闻风而动的人,是与台风赛跑的“先行者”。
信息跑在风前面,深圳像上紧发条的钟,提前预警,成为台风来临前最急促也最令人安心的声音。
各级三防部门提前部署,气象工作者24小时紧盯雷达回波,滚动发布最新风雨动态,停课、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分步实施。各大农贸市场、商超、电商平台提前备货,菜篮子米袋子量足价稳。
那些不惧风雨的人,是城市运行的“守护者”。
1.5万余名三防责任人在岗在位,各部门及各类社会救援力量值班备勤;交警化身“浇警”,雨中疏导交通,成为移动的“路标”;排查树木超100万株,完成12.5万株加固、1680株倒伏树木清理;在监2030个工地做好台风防御措施,全市2768个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小区全部安装防水板;1248艘渔船全部就近回港避风,2388名本地渔民及150名外来避风渔民安全上岸避险。风雨再大,他们用专业和勇气守护着城市的心跳。
那些遮风挡雨的人,是避险群众的“庇护者”。
865 处室内应急避难所,是 865 座“安全岛”,工作人员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为转移群众提供一个温暖的临时之家;社区工作人员为独居老人送去食物,妥善安置需要帮助的人;截至9月23日晚21时,全市安全转移超30万人,集中安置约5.4万人。一扇扇门背后,是风雨中最坚实的依靠。
那些陪你的人,是穿越风雨的“陪伴者”。
接到来深求职的天津大姐求助电话,龙城街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大姐安全转移至应急安置点并悉心照顾;各大医院、社康机构,急诊24小时接诊、住院服务照常进行;物业管家奔波于各楼栋之间,解决居民突发需求。
他们的陪伴,让“孤岛”重新相连。
那些伸手的人,是守望相助的“暖心者”。23日夜,孕妇临产,深圳交警护航开出“生命通道”,快速抵达医院;24日上午,深圳宝安排水公司燕罗分公司水闸员发现一名女子落水,第一时间紧急施救,随后协同迅速赶到的消防人员救起来;深圳公益救援队72小时备勤,全部备勤人员在执勤点就位,台风救助电话接线24小时轮值;热心市民自发组成志愿队,协助清理社区道路;网络上,一条条互助信息快速流转,陌生人之间传递着温暖。
风雨中的每一次伸手,都闪耀着人性最美的光辉。
那些熬夜的人,是黑夜中的“守望者”。
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一个个指令从这里发出;水务工作者彻夜监控泵站运行,全力抽排积水;园林工人修剪树枝,清理倒伏树木;供电抢修队,紧急排查故障线路;媒体记者通宵达旦,将最新防灾信息传递给市民。
他们熬红的双眼,守护着城市的安宁梦乡。
“桦加沙”远离,风雨即将停歇,但这座包容城市的守护永远不会打烊。
正是这些平凡英雄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用责任和爱心筑起一道道防线,才让深圳在大风大雨中依然从容有序、温暖如初。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正是深圳之所以成为深圳的最简单的理由!
满城风雨时,总有人护您周全——这是深圳现代化大都市最具特色的温度,更是这座文明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