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社区无车日十年再出发 探索气候行动与本土可持续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9-22 14: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1日,第十届“蛇口社区无车日”开幕论坛在深圳市南山区创业壹号举行。本次论坛以 “气候行动,在地发展·在本土创造未来价值” 为主题,汇聚来自学界、业界和社区的代表,围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社区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生活的多元对话。

作为 全球“922世界无车日”在深圳的社区行动响应,蛇口社区无车日再次向世界发出深圳的声音。

十年探索,社区节日的价值延续

自2016年创立以来,蛇口社区无车日已走过九年,从首个封路一公里的社区无车日开始,成长为深圳市民绿色生活的标志性事件,并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名片”和“公益名片”。

2025年,蛇口社区无车日携手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蛇口,进入城市级的文化与规划对话;同时与 922绿色出行 联合,把社区的探索与世界无车日的倡议紧密连接,为中国和世界的绿色转型提供了社区样本。

这标志着蛇口社区无车日不仅倡导出行安全,更将社区营造与公共空间实践结合,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样本,也是全球无车日行动中的中国案例。

本次论坛由蛇口社区无车日发起人/资深城市规划师吴文媛主持,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一部主任王军、蛇口社区基金会秘书长黄源、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朱涛、922绿色出行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分别发表致辞。

曲长虹副秘书长表示:“真正的变革始于街头,源于社区。” 并将绿色出行城市工具书赠与蛇口社区无车日,寄望这一社区倡议能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更大的影响。

随后,五位嘉宾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东亚区首席代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客座教授刘岱宗以《气候变化的逆袭:绿色创业新机遇》开场,他指出:在气候危机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挑战往往是新兴绿色产业的机遇。从新能源应用到绿色金融,从低碳建材到循环经济,中国正涌现出大量创新企业。他强调:“绿色不是成本,而是价值的再造。”未来,创业者如果能抓住低碳转型的窗口,将有机会在全球可持续赛道上占据先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的演讲《全民友好出行》则把话题拉回到居民日常。他认为,一座真正包容的城市交通系统,不能只为年轻人和健康人群服务,而是要让老人、儿童、残障人士都能安全、便利地出行。无车日的意义不仅是“没有汽车”,而是“人人都能自由出行”。他的分享让在场观众重新审视城市公平与交通正义的维度。

知名设计科普博主、野生创造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袁野带来《从人性到情绪价值:绿色出行的设计密码》,从“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放弃机动车”谈起。他指出,绿色出行在效率、便利性和舒适度上,往往难以与汽车竞争,这是许多人依旧依赖机动车的关键原因。强调绿色出行需要依靠科学设计,让居民“骑得高效、走得舒适”,才能真正替代部分机动车出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智能交通与交通模型所所长康浩从大数据研究切入,带来《2025共享单车出行报告》的观察。他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共享骑行发展,指出全国36个城市共享单车的骑行量年均增长5.3%,特别是在深圳,南山区的高频用户(每周骑行7次以上)占比居全市之首,骑行强度与创新活力高度契合。他总结道:“创新催生更多骑行,骑行也能反过来激活城市活力。” 呼吁未来应推动“共治”,让政府、企业、社区与居民共同参与慢行系统建设,使其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撑。

蛇口居民、城市规划师、2025蛇口社区无车日负责人苏亚琪的分享《蛇口社区的可持续探索》,回溯了九年来无车日在地实践的历程。她提到,2016年蛇口无车日是全国第一个封闭一公里街道的社区节日,逐渐发展为连接不同群体的“公共空间共创”。其中特别分享了“儿童友好”的探索:从儿童公益基金,到家庭护鸟队、儿童设计街道提案,孩子们的参与让无车日充满了新的生命力。此外,她还介绍了居民自发组织的净滩行动、社区旧衣交换等活动,强调“蛇口社区无车日是集结了社区居民、组织、机构等各方的力量,共同行动的结果。”

圆桌对话:如何将“气候焦虑”转化为“可行动希望”?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中,刘岱宗、黄伟文(UABB策展人/土木再生监事)、张健蘅(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土木再生理事长)、袁野、张宇(中规院交通分院学术信息研究室主任)、周江评教授、杜鹏展(原工务署总建筑师)等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圆桌对话由易加设计创始合伙人李甫主持。

嘉宾们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无车日的价值与未来:无车日让绿色出行从理念倡导走向社区实践,真正融入居民日常。要把气候危机转化为行动,不应停留在口号,而要落实到日常体验的改善。从“设计提升绿色出行的吸引力”,到“用数据洞察居民的习惯”,再到“社区共建的长期累积”,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方向:气候行动必须深植于社区,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转型。蛇口独特的小尺度空间与社区肌理,使绿色出行更具可行性,也为深圳提供了宝贵的城市更新样本。

圆桌对话多方观点汇聚,共同展现了无车日推动绿色转型与社区共建的深远意义。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