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绿色社会工作研讨会在深举办 共探绿色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游晓庆 刘怡萍 文/图
02-27 16: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社会工作智慧

2月27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绿色社会工作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以“让每个人都成为美好生活的行动者,共建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主题,吸引近150名来自党政机关、高校、社会组织、社区及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社会工作智慧。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斌欢表示,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十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也是2024年7月刚刚获批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点的7所高校之一,学校将乘次东风,加快推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希望借此次活动,与各界专家、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加强交流。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于长江理事长介绍到,自2021年起,社工院携手万科公益基金会启动“绿见社区·益创未来——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持计划”(简称“绿益计划”),以绿色社会工作为理论支撑,通过项目资助、能力建设、行动研究“三位一体”模式,探索构建五社联动的社区绿色行动体系。4年来,“绿益计划”已资助21个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项目在社区落地,惠及深圳8个行政区,服务近3万人次,并推动越来越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公众关注和深度参与社区环境治理。2024年,“绿益计划”(二期)资助项目更是“闪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与珠峰雪豹保护、故宫“零废弃”等项目亮相大会展区,展现了中国气候行动的创新成果和绿色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故事。

万科公益基金会谢晓慧秘书长表示,基金会在“面向未来,敢为人先”的理念指引下,关注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议题,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绿益计划”的独特价值,在于它通过探索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的实践方法和路径,打通了“双碳目标”的宏大叙事与社区微观场景的连接,使得社区细胞焕发活力,让低碳转型从理念变为日常行动。基金会将持续支持绿色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议题中的实践创新,与各方力量一起建设“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

本届研讨会设“绿色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绿色社会工作与可持续发展”两个研讨议题,分别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陈涛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副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徐选国主持,并邀请来自广东、上海、北京、贵州、重庆等地的专家学者、资深实务工作者和优秀征文获奖者进行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分享。各发言嘉宾围绕绿色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型、绿色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构建“五社联动”绿色行动体系的深圳实践、社会工作参与企业环境治理的策略、城市社区可持续环境建设实践探讨、侗族女性赋能的绿色社会工作实践等主题展开分享,不断丰富了绿色社会工作和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的和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会上还举行了第二届绿色社会工作研讨会征文颁奖仪式及“绿益计划”(二期)绿益友好社区、优秀项目颁奖仪式,表彰了在绿色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社区、项目。龙华区观湖街道大和社区、福田区南园街道南园社区、福田区香蜜湖街道竹园社区、盐田区梅沙街道东海岸社区、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大望社区、龙岗区南湾街道樟树布社区获得“绿益友好社区”荣誉称号。“的嫂”的绿色行动、绿美竹园“节·洁·高”——竹园小区低碳生活实践计划、禁塑减塑.我们“布”一样 樟树布社区禁塑减塑行动计划获得“绿益计划”(二期)优秀项目。

下午,与会人员前往2个“绿益计划”(二期)优秀项目实践点,竹园社区和大望社区,亲历“竹园碳循记”老旧小区改造的低碳探索,观摩“的嫂绿色行动”如何助力妇女从厨房灶台走向国际展台,直观感受社会工作推动社区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效。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游晓庆 刘怡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