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娜:198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帆板运动员,国际运动健将。11岁来到深圳盐田大梅沙开启了为期21年的帆板运动生涯,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于2015年获得世界帆板RS:X锦标赛女子帆板冠军,是中国女子帆板奥运级别首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同时也成为了盐田历史上培养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帆板RS:X级银牌;2017年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帆板RS:X级奥林匹克航线赛冠军、日本江之岛举办的帆板RS:X世锦赛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帆板RS:X冠军。
口述时间:2025年7月22日
口述地点:新媒体大厦
启航,从盐田出发
我从小就在海边长大。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在汕头海门镇设有一个基地,离我家不过几步之遥。咸咸的海风、拍岸的浪声,从小便伴着我,也悄悄刻进了我的生活。小学时,有一位帆板运动教练,总会在不同季节到学校挑选队员——个子高、身形利落的孩子,在他眼里就是适合帆板运动的好苗子。放学后,他会带我们到海边玩运动,没有强制,纯凭自愿和兴趣。我本来就是个好动的孩子,看见阳光在海面上闪着光,心里一下子就被那片蓝深深吸引了。
2000年,深圳筹建盐田帆板队。教练觉得我们几个小孩条件不错,便问我父母:“要不要让她去深圳试试?”那时的我根本没意识到,这个决定会改变我的一生,只觉得好奇,也觉得幸运。就像一粒不经意落下的种子,一个乘风破浪的梦想被海风和阳光悄悄滋养,慢慢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初到盐田,印象是热情和新奇。我们被带着参观世界之窗、沙头角中英街等景点,一路看一路惊叹,心里却也有几分忐忑。真正的训练在大梅沙展开,我初一刚开学不久便来了,学籍一并转过来,从此在这里生活、学习、训练。
大梅沙海滨风光。(资料图)
在大梅沙的日子,有着严格的节奏。天还没亮,就得起床跑步、练体能,然后坐公交去田东中学上课,下午四点准时下海训练,一直练到天黑,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练体能。周末没有休息的概念,从早到晚都是训练。那时我们总共有十来个孩子一起训练,住在租来的民房里,女孩挤一间,男孩挤一间。我不是爱扎堆热闹的人,比起结伴而行,我更珍惜一个人的时间。辛苦不是没感受过,只是更多来自比赛失利,而不是训练本身。可能因为很早就从这项运动里体会到了快乐,我才那么笃定——要么就好好读书,要么就全力训练。
盐田对我们这些小队员很慷慨。还没拿出成绩时,就给我们配上了新器材,还带我们去国外比赛,这在当时的其他省市队里是罕见的机会。虽然在刚来盐田的那段时间里,也起过回家的念头,但父母一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让我咬着牙留下来。回头看,那是我第一次学会在不舒适里往前走,也是后来无数次面对大风大浪时的信念。
乘风,闪耀世界舞台
从盐田到省队,我用了两年;再到国家队,花了三年。也许是幸运,也许是天赋在帮我,我确实对这项运动有自己的优势。2005 年的全运会,是我第一次站上那样的舞台,没人把我当作夺牌热门,可我却发挥得比任何人预想的都好,拿下了第二名。这一战,把我直接送进了国家队,并一直留到了退役。国家队的竞争是残酷的,每年国内外大赛都在筛人——成绩不行就会被淘汰回去。我很幸运,在这样的压力下站稳了脚跟。
陈佩娜在比赛场上迎风逐浪。(受访人供图)
帆板是一项极其独立的运动。教练的指导很重要,但比赛时你得独自面对风向的瞬息变化。我们的比赛持续4、5天甚至更久,排位领先时要稳住,落后时更要沉住气。刚开始,我也会被名次牵着走,前几天冲在前面就兴奋不已,落后时巴不得赶紧结束。后来我明白,好的状态就是——不因领先而浮,不因落后而沉,因为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还有可能。
2014年,是我的转折点。这才那年的一场“制胜赛”中,我在最优势的条件下,却输掉了比赛,这让我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心理短板。同年,我获得仁川亚运会资格,手却出现了隐形骨折——去,可能会让伤势恶化;不去,就意味着放弃宝贵机会。那是我人生最艰难的一次抉择。最终,我咬牙选择了放弃,把这份不甘化作了对奥运会的信念。
在停训养伤八个月的时间后复出,我遇见了心理老师张力为。他教会我以平常心看待输赢,把注意力锁定在当下真正该做的事。那一年,我学会了在高压中专注自己、放下对不可控的执念,这一课让我的心态和竞技状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2015年,陈佩娜获得世界帆板RS:X锦标赛女子帆板冠军,同时也成为了盐田历史上培养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资料图)
2015 年世锦赛,我站上了最高领奖台,那是我重返巅峰的标志。此后直到退役,我几乎在所有重要赛事中保持高水平。2016 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轮上,我顶住压力,为中国队拿到银牌。
陈佩娜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帆板女子RS:X级比赛中。(受访人供图)
而让我觉得真正圆满的,是 2017 年天津全运会的金牌。那是我第四次参加全运会,前三届都与冠军失之交臂。全运会对我来说,比奥运会更难打——不仅要面对对手,还要在一群人中、在夹缝里突围。那一届,我终于突破重围,拿下冠军。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可以退役了。曾经我说过一句玩笑又带着认真意味的话:如果拿不到全运会冠军,我不会退役。这一次,我兑现了自己多年的承诺,也更加确信,这条路上的坚持与磨砺,从来没有辜负过我。
归岸,共见盐田更多精彩
盐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和生态环境,尤其适合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在建区之初,盐田区就建设了大梅沙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并以中心为依托接连举办了亚洲海岸赛艇冲刺赛、亚洲帆板锦标赛等国内外顶级赛事。多年来,这片海岸见证了无数风帆的起落,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归来。
2023 年水翼帆板世界杯(深圳站)暨水翼帆板亚锦赛在盐田举办。(资料图)
这些年,我常常以不同的身份回到盐田。2023 年,水翼帆板世界杯(深圳站)暨水翼帆板亚锦赛在盐田举办,这是国际水翼帆板最高级别的赛事之一,我也作为技术官员参与其中,再次感受到家门口办世界级比赛的自豪。不仅如此,在首届深圳盐田山海半程马拉松中,我第一次以领跑者的身份参加马拉松,相较于其他赛事,盐田“半马”的路线亮点纷呈,沿途山海相依,是名副其实的“最美赛道”。
走过世界上那么多城市和赛场,我依然觉得,盐田是最适合拥抱体育运动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海,有天然的运动场地,也有热情的市民,每一次比赛,山海作背景,呐喊声此起彼伏,那种热烈会直击人心。
我相信,这里还有无限的可能。世界级赛事让更多人认识盐田,但真正能让人留下的,是把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完善的配套结合起来,让运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盐田不仅会吸引更多人为运动而来,也会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爱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
盐田见证了我从年少启程,到在风浪中成长,再到如今的多重身份。它不仅是我运动生涯的起点,也是我心里的“主场”。我希望,这片海风吹拂的土地,能在未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城区”,让更多人因为热爱而来到这里,因为这里而爱上运动。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