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深圳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白皮书(2020—2025 年)》研讨会——《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在盐田区资源化利用环境园举办。记者获悉,盐田区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将全量厨余垃圾转换为昆虫蛋白资源的市辖区。
会上,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作为公益联盟机构代表,分享了机构在垃圾分类尤其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她介绍,基金会自2018年将“社区废弃物管理”设立为旗舰项目以来,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针对厨余垃圾,基金会早在2012年便前瞻性地发现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工艺路径,逐步推动该技术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2019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于大梅沙万科中心园区建成半自动化黑水虻养殖项目,处理能力每日达200公斤左右,实现园区厨余垃圾100%就地资源化;2023年与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深圳市生态局盐田管理局合作建成“近零碳循环科普馆”,日处理能力3吨,助力处理大梅沙社区厨余垃圾;2024-2025年基金会技术支持盐田区城管局在盐田区资源化利用环境园落地“5G+机器人”智能化养殖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有机固渣项目,固渣处理能力达15吨/日,全面覆盖盐田区每日约90吨厨余垃圾处理的末端资源化需求,助力盐田区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将全量厨余垃圾转换为昆虫蛋白资源的市辖区,为中国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路径。
此外,该机构还通过“影响力投资”的创新模式,识别并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潜力企业,推动黑水虻工业化养殖从公益试点走向产业成熟,为解决厨余垃圾处理难题、昆虫蛋白转换等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值得关注的是,黑水虻幼虫所转化的昆虫蛋白,已在海外市场展现出显著商业价值。目前,在亚马逊等国际平台上,该类产品以2磅、5磅、10磅规格销售,价格分别为19.99、34.99和59.99美元,广泛用于宠物饲料和水产养殖,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前景和资源化潜力。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