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在深圳蛇口码头北侧,几座涂刷着“大成面粉”字样的圆柱形筒仓在日月光影里泛出微黄,这里既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城市发展中亟待焕新的“老地标”。在珠海华润银行全流程金融方案支持下,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大成面粉厂,正朝着“新旧融合”的绿色建筑加速蝶变,成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中,以绿色金融赋能城市更新的典型实践。
老地标焕新需金融“破局”
为响应城市更新战略,推动蛇口片区的新旧融合发展,中集集团承担起该片区的建设改造任务,规划要求不仅要完整保留建筑肌理与历史风貌,更要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改造,打造兼具历史底蕴与低碳属性的城市新空间。
然而,绿色改造的高标准背后,是“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的现实挑战。为了不让绿色规划抱憾停留在图纸上,珠海华润银行以绿色金融为切入点,为这场“绿色焕新”按下了“加速键”。
精准匹配项目全周期需求
围绕大成面粉厂片区的绿色改造目标,珠海华润银行跳出传统信贷思维,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项目全流程,设计了“并购融资筑基础、开发贷款强支撑、资金监管防风险、绿色债券降成本”的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并购贷款“铺路”,夯实绿色改造前提;开发贷款“续航”,保障绿色建设落地;绿色金融债券“降本”,放大绿色效益;三方监管“护航”,确保资金绿色使用。
在绿色金融的持续赋能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绿色效益与社会价值未来有望逐步显现。据第三方机构测算,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能节约标准煤48.9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82吨,同时减排氮氧化物21.65千克、二氧化硫13.52千克、烟尘2.77千克。这些实实在在的低碳成果,不仅让改造项目成为“绿色建筑”的鲜活样本,更为深圳建设绿色低碳城市贡献了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