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去“探村”——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隆都镇见闻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09-17 20: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15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隆都镇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隆都镇工作队”)的队员们一早就来到隆南路为当天的项目开工做准备。上午9点多,在钩机隆隆的声响中,隆都镇乡村振兴示范带(隆南路)风貌提升工程正式开工。驻隆都镇工作队队长吴鑫向记者介绍说,要感谢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澄海区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宝安区的支持,该项目被纳入宝安对口帮扶协作项目库,获得约156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工程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为隆都镇乡村振兴示范带提质升级、增添亮色。

与项目相邻的就是隆都镇政府所在地——后溪村,该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落,现在已发展成为隆都镇的集镇区,人居环境、教育、医疗、产业等都尤为重要。2024年7月进入第二轮帮扶后,驻隆都镇工作队队员林日升接过接力棒,担任后溪村第一书记。近日,后溪村第三组片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澄海区委、区政府的肯定,记者于是决定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去“探村”,零距离感受帮扶带来的变化。

行走在后溪村,深圳帮扶支持的项目,如隆都镇党群服务中心、隆都中心卫生院、隆都中心幼儿园、狮头鹅产业城、店市古墟等十分醒目。位于省道边上的店市古墟,如今肯德基、瑞幸咖啡、良心果汁、潮香楼等品牌都已进驻,商业氛围日益浓厚,折射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信心。狮头鹅产业城也传来最新好消息,将由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政府管理的隆腾公司与汕头市中世文旅有限公司携手共同运营,助力澄海实现百亿级狮头鹅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目标。

在通往后溪村第三组片的途中,道路边整齐摆放着印有“深汕携手”标识的新型垃圾桶。这种垃圾桶的密封性很好,不会散发气味和引来蚊虫,很受群众欢迎。道路边的房屋立面,一些颇具潮汕特色的墙绘也很吸睛,也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新亮点。

来到后溪村第三组片,这里小桥、流水、古树、宗祠,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其中“孝思堂”(祖姑祠)已被列入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后溪村选取第三组片作为整治攻坚试点区域。片区内老厝区域是整治重点,部分老厝因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村容风貌。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后溪村委会多次与村民深入沟通,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创新推出‘村民出材料、村委会出施工费’的共建模式,从墙体修缮、屋顶加固到风貌统一,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既保留了老厝的潮汕民居特色,又消除了安全隐患,让老旧区域重新焕发活力。”林日升介绍说。

记者跟随林日升从一条并不宽敞的巷道进入村里,经过改造后的路面已铺上了水泥路,墙面经过翻新显得干净整洁。临近中午时分,村里一户人家正在磨黄豆做豆腐,大家用潮汕话热情地交流起来,林日升还尝试着帮老人推动石磨,称赞手工磨的豆腐新鲜又卫生,并询问起经营状况。再往前走,一群阿姨正围在一起剥菱角,一见林日升,大家也是纷纷打招呼,有说有笑。“老人们每天都在此聚集,一边剥菱角一边聊家常,大家增进邻里感情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份收入补贴家用。”林日升介绍说。在经过一处经过改造后的老房子时,一位姓金的大婶见到林书记,一边邀请进屋喝茶,一边打开话匣子:“以前出门垃圾遍地,附近的老房子还经常掉落碎沙,每天从旁边经过都提心吊胆,现在墙面修缮好了,环境变好了,住起来很舒心。”说起老厝区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她连声感谢。

目前,这片老厝区的整治改造还在进行中。走出巷道,前面广场建有一个戏台,是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在戏台的侧后方,则是一处面积不大的休闲公园。林日升介绍说,以前全村没有一处儿童专属的活动场所,工作队积极与后溪村村委沟通协调,为村里购置了一批全新的户外运动设施与儿童游乐设施,现在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随后,记者和林日升又来到另一处由工作队支持的小菜园,这里不仅种上了蔬菜和秋葵,还设有喝茶的凉亭和休闲步道。在此之前,这块地方杂草丛生、蚊虫肆虐,经过改造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周边居民称赞不已。

“帮扶协作要从点滴做起,走在村里群众笑着叫我书记,我深知这是信任更是责任,要多为群众着想,多做实事好事,才能取信于民,让后溪村借着典型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发展得越来越好。”记者告别此次探村时,林日升这样说。

编辑 秦天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