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爆发前夜!深圳无人车单月狂送90万单,各品牌实际上路人工干预率曝光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19: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764台车,行驶23万公里,配送90万订单,创造商业价值760万元!

764台车,行驶23万公里,配送90万订单,创造商业价值760万元!作为国内功能型无人车运营规模和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于近日发布首份《功能型无人车月度运行与发展报告》,展示了无人车从试验场迈向商业价值高地这一关键跨越的城市样本。

开放路权里程3185公里

该报告由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功能型无人车专业委员会编制并发布,首次系统呈现了功能型无人车的规范化运营与规模化发展全景。

截至8月,深圳已向功能型无人车开放路权线路1170条,总计3185公里。其中8月新增开放线路44条,里程339公里,无人车加速上路态势明显。分区域来看,龙岗区和坪山区开放里程较多,分别达到1476公里和879公里,而罗湖、福田、南山等城市核心区域开放里程则相对较少。

8月份,深圳市功能型无人车运营数量为764台,环比新增45台,主要分类为无人物流车、无人环卫车和无人巡检车。其中,无人物流车总量为416台,占比超过54%。

各无人车品牌在深圳市场的竞逐格局初现端倪。报告显示,从车辆活跃程度来看,无人物流车在线率为77%,在线车辆规模为320台。按品牌划分,新石器活跃车辆规模最大达148台,其次为美团119台,显著领先于白犀牛、九识智能等构成的第二梯队阵营,两者活跃车辆数分别为21台、19台。而从月度行驶里程来看,主要进行即时配送的美团无人车8月运营行驶了11.2万公里,大幅超越新石器的3.5万公里。

无人车商业化价值凸显

规模化运营背景下,功能型无人车商业价值开始凸显。8月深圳市功能型无人车月度运营里程23万公里,完成生鲜快递配送90万单,其中包括快递配送75万单、生鲜配送15万单,创造商业价值约760万元。从核心企业的无人车配送订单量来看,顺丰以50.4万单的数据遥遥领先,其次为美团单月订单量15.2万单。

报告称,功能型无人车单车时均配送量可达到200票以上,明显超过传统快递车单车时均100多的配送量。而按照此前国内多家快递公司发布的实际运营数据,目前无人配送车可实现单票运输成本降低约0.1元。据此计算,意味着无人车单月可为深圳物流企业降本9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也披露了无人车运营事故率以及人工干预次数等安全指标。8月份,深圳功能型无人车企业责任交通事故率仅为0.04次/万公里,平均人工干预次数为0.016次/公里。车辆运营合规率达91.6%,市民投诉数量仅23单,印证了无人配送从 “概念” 到 “信赖” 的认知转变。

具体到各个品牌,投放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无人物流车月度人工干预次数为0.032次/公里,高于平均水平;而九识智能则以0.008次/公里的人工干预次数,暂居行业第一。

企业生态布局多维拓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推动无人车商业化落地进程中,企业布局呈现多维拓展态势。例如,顺丰于8月下旬率先在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和中山大学启动校园无人快递配送场景测试,探索通过构建半封闭环境下的常态化运营动线,系统验证无人物流车的多场景适应性、调度协同效率和商业化服务能力,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城市末端配送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新石器等企业,在宝安中心区启动无人车巡检试点,通过在无人车上搭载多种传感器,对道路设施、安全设施等多场景进行全天候、高效率自动识别与上报,同步开展文明宣传播报,其经验将为未来推广城市无人化管理提供数据与实践支撑。

跨界融合也不断催生模式创新。深圳三大公交、头部车企与物流企业携手推进的“公交 + 无人配送”创新模式,推动城市末端物流基础设施重构。

实际上,目前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已迎来拐点。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已达123亿元,同比增长45%。据预测,2025年中国各类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的销售数量将超4.7万台,销售金额将达185亿元。到2030年销售数量或达9.5万台,销售金额有望突破410亿元。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已明确提出无人物流配送车年内冲刺千台、覆盖更多应用场景的发展目标。未来将持续定期更新无人车运营报告,用数据印证功能型无人车从 “技术试验” 到 “商业实用” 的跨越,勾勒城市智慧物流发展的清晰蓝图。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