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窗外是蓝星》主创见面会在深圳华夏星光影城(南山书城店)举行。
作为中国首部实拍太空电影,该片自9月5日上映以来,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影片导演朱翌冉在见面会上分享了创作理念,并表达了对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敬意。朱翌冉表示,在深圳举办见面会具有特别的意义。他说:“我们的影片本身是一次创新之旅,深圳又是一个创新之城,希望深圳的观众能够喜欢这部电影。”
深圳市民张先生分享了他的观影感受:“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尤其是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影片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航天成就,还传递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自信让我深受触动。”另一位观众补充道:“深圳中小学的航空航天教育做得非常好,这部影片进一步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对此,朱翌冉深表感动。他说,未来我们终将向宇宙迈步,踏上星际征途。他提到,影片通过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的宇宙美景和任务记录,旨在激发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他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激发青少年对当下学习、身体和爱好的内驱力,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朱翌冉进一步阐述了影片的创作理念:“以空间站为题材的影片天然具有科普属性,我们将其定义为一次太空之旅,重点强调太空探索和中国人的内心情感。我们的航天员带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与价值观进入太空,尝试在那里生活六个月。这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首先来自科技实力的进步。”
朱翌冉指出,当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成熟到可以在地球轨道上拥有一个空间站时,这种科技进步自然会带来一种科技上的自信。他强调:“中国人在太空中过日子,会有中国人自己的味道和气质。这也是我们这部影片特别要传递的一个主题——无论飞多远,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都不会改变。我们将其定义为中国式的太空美学。”
当天的见面会还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观众,来自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的中学生王裕宁。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成功突破了10千米海拔高度,创造了中学生航天领域的全新纪录。王裕宁表示,影片给他极大的震撼,让他看到了真实的太空生活,也激励他未来从事航天相关领域的工作。
朱翌冉对深圳青少年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从电影中汲取梦想的力量,无论是探索太空还是立足地球,都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期待,用知识让未来更美好。”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