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北京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发布。长期稳坐城商行首把交椅的北京银行,首次被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超越。数据显示,北京银行多项关键指标出现下滑,增长乏力态势明显。多年的持续业绩下滑,难道成为“王者”之后,北京银行是自满了?还是管理出现问题,或是业务存在问题?
尽管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到发稿时为止,没有得到北京银行的回复。
资产增速放缓 盈利能力承压
根据半年报,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达4.75万亿元,虽较年初增长12.53%,但增速显著放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总资产增速仅为5.87%,创下近年新低。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18%,显示出业务扩张面临阻力。
盈利能力方面,北京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31%,较2024年全年下降0.1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258.48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02%,规模扩张未能抵消定价下滑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6.72亿元,同比下滑2.44%,这是该行近12年来首次出现季度净利润负增长。
资产质量堪忧 资本充足率告急
资产质量方面,北京银行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30%,虽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为195.74%,较2024年末下降13.06个百分点,风险缓冲能力明显削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0年的1.14%升至2024年的1.79%,潜在风险持续积累。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9%,较2024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已逼近7.5%的监管警戒线,资本补充压力显著。
业务转型缓慢 区域集中度过高
业务结构方面,北京银行的零售转型进展缓慢。2025年6月末零售贷款余额为7385.8亿元,较年初仅增长1.84%,增速远低于对公贷款的11.29%。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8.63%,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仅为6.92%,财富管理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地域分布上,北京地区贷款占比高达41.16%,异地分支机构拓展缓慢,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偏低,区域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市场信心受挫 估值持续走低
受业绩表现影响,北京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5年5月,该行总市值一度跌至1268.58亿元,滚动市盈率仅为4.95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市场对银行未来增长前景的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银行当前面临的困境,既有利率下行、经济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暴露出银行在战略转型、业务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业务转型和区域布局优化,将成为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
随着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城商行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北京银行能否突破当前困境,重拾增长动力,市场将持续关注。
面对记者采访 “工作忙碌无暇回复”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与其他城商行相比,在资产规模的增速与结构上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北京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2.44%,并出现近 12 年来首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负增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对银行的业绩表现和市场声誉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北京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运营的规范性?”
带着一系列问题,9月初,记者联系了北京银行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听到北京银行的声音;9月5日,记者再次联系北京银行相关部门,并提交采访联络函,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9月12日。记者又一次联系北京银行相关部门,得到的回复是:“最近太忙顾不上回复”。
作为长期稳坐城商行首把交椅的银行,从首座逐渐滑落,意味着什么呢?其中内部管理,业务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值得社会思考。
对于北京银行的问题,深圳特区报将持续关注。
编辑 谢欣如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