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高下!深圳105名“船老大”陆上比武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09-14 11:12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在深圳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5年深圳技能大赛船舶驾驶员技能竞赛现场,选手们正展开一场较量。

裁判员手中的秒表滴答作响,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此起彼伏,选手张晨的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他手中的海图作业正进行到最关键处,一条航线的精确规划将决定比赛成败。

在深圳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5年深圳技能大赛船舶驾驶员技能竞赛现场,选手们正展开一场较量。从刚入行的“00后”到鬓角泛白的“老航海”,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航线设计与海图作业。

过去几天,这些平日驰骋在海疆的驾驶员,在“比武场”上用专业和专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船舶驾驶员技能竞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四大项目考验真功夫

“开始!”裁判口令刚落,选手立即俯身操作,铅笔、尺规、量角器交替使用,一道道航线在图纸上徐徐展开。航线设计赛场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每位选手都在精心规划着最佳航线。

“这不仅要比速度,更要比合理性。”来自中海油服的三副谭连彬赛后解释道,“要综合考虑海图信息、航线安全性、经济性等多重因素,就像在海上真正航行一样。”

在消防服穿戴比赛区,气氛陡然紧张。选手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套消防服的规范穿戴。25岁的谭连彬动作干净利落,他告诉记者:“平时在船上经常练习,但比赛要求更高,每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

在模拟船舶的航前检查环节,参赛选手化身为船舶安全的“把关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精准找出预设的各类安全隐患。在这里,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查验,都直接关乎着整船人员的生命安全。

整个赛事里,最让人屏住呼吸的环节,是在模拟驾驶台里操作那些最关键的仪器。想象一下,要把一艘真船开进狭窄的码头,全靠这些设备保驾护航。选手必须争分夺秒:在雷达上画出“电子安全区”,设定防碰撞警报;在通信终端上,发出一封封指令电文。这些复杂精密的机器,就是船舶的“心脏”,而选手对待它们,就像赛车手熟悉方向盘一样,闭着眼睛都能操作。

参赛选手中,既有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像51岁的朱志峰这样有30多年航行经验的老航海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技能比武,确实很考验人。”朱志峰擦着汗说。

据船舶驾驶员技能大赛执委会工作人员黄真介绍,本次大赛吸引了14家航运企业共105名选手参赛。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以理论考试为主,排名前60的选手可晋级决赛。决赛共设置了四个实操项目,均紧密贴合当前航运业的实际需求,涵盖驾驶员所需的核心专业技能,包括通导助航设备的使用、消防服穿戴以及海图作业等,都是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且专业性强的领域。

以赛促育,打造人才队伍

此次赛事承办方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郝振山表示,通过此次竞赛,进一步深化了“以赛育人、以赛选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为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对于竞赛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公司已经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竞赛获奖选手将被纳入企业人才库,核心岗位适配率提升40%。

郝振山还透露,公司力争3年内培养200名复合型船舶驾驶人才,为深圳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为比赛主办方之一,据深圳市总工会介绍,此次赛事的优胜选手将有机会被纳入“深圳工匠”培育计划,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与成长通道,真正实现“以技能成就未来、以匠心赢得尊重”。

9月12日下午,颁奖仪式正式开始。获得一等奖的张晨、唐清泉、王毅三人站在领奖台中央,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二等奖六人,三等奖八人,所有获奖选手都获得了相应的奖金和证书。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