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湾区新产业、中企出海潮,安永2025聚能大湾区论坛在深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09-13 22:06
摘要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贡献智慧。

9月12日,安永2025聚能大湾区论坛在深圳前海举办,本届论坛聚焦大湾区新兴产业和中国企业出海浪潮,通过深度研讨,探索产业创新、突围与转化,以及如何借助湾区优势将创新成果推向全球,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贡献智慧。

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副主任张志华,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袁富勇等出席。

立足大湾区,链接全世界

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表示,安永聚能大湾区活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系统推动了湾区在政策制定、产业升级、人才流动等多个核心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成为重要的跨界合作交流平台,为大湾区注入“发展活水”,集聚“智慧动能”。

围绕“中企出海之路:借湾区到全球的创新战略”话题,立足企业投资、金融规划与法律服务等不同角度,业界人士探讨大湾区平台优势下中企出海的实践经验和战略思考,助力企业在出海浪潮中抢占先机。

国家电网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磊认为,中企出海过程中,要坚持聚焦主业,风险可控,以及专业导向。他提到,依托大湾区制度创新优势,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便利性,他们有效实现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助力业务发展与开拓。

“从法律角度,中企出海时要注意项目合法性、本地化程度等可控风险,也要防备法律变更、重大地缘政治事件等不可控风险。” 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工程风险服务团队中国区负责人胡远航表示,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性,成为中企出海创新性探索的基础条件,各地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打造国际法治区等,有效解决了许多国际争议性案件。

从金融服务角度,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环球企业银行部大中华区创新经济业务主管晏楠提到,建议企业将风险控制前置,包括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工具多样化,立足大湾区,积极利用好跨境资金池,以及推动财务和税务团队参与企业出海运营决策环节等。“大湾区作为重要的战略平台,具有明显的制度创新优势、资本市场优势以及专业服务业优势,希望中企灵活利用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聚焦新产业,共创优生态

现场,论坛聚势未来,以“深港协同驱动:湾区财富管理市场新动能”及“湾区领航:低空经济新蓝海”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与圆桌对话环节,剖析两大优势行业的政策环境与行业格局,进一步阐释大湾区新经济加速落地过程,拓展跨区域应用场景,促进大湾区经济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安永香港及澳门区主管合伙人李舜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重地,正以创新与产业转型为核心,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安永不仅要成为创新科技的推动者,更要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实践者,助力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针对当前低空经济形势及深圳相关实践,深圳低空产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运行管理中心总经理杨洁详细阐述低空经济发展情况,“低空经济将带来三大关键作用,即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是因为该产业带来的新结构、新技术应用以及新融合。未来,随着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全球标杆。”杨洁说。

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表示,企业应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加快融入湾区发展大势。他表示,“企业应加强合作,借力大湾区融合互通的政策环境,通过更多联动,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共建。坚持开放心态,利用好大湾区的开放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市场,参与新领域的规则建设。坚持推进创新,积极促成创新概念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的转化,充分兑现产业价值。”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