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强制休假”来了,能改变996和007吗?
读特评论员 庄媛
2020-11-11 00:56

近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不少网友对推行强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担心无法改变“996”的工作模式。

对于广大“社畜”而言,“强制休假”这四个字太美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公司文化、职场竞争、业绩压力等多种因素,自愿或被迫加班的情况很难避免。部分行业长期存在员工工作时间长、休假得不到保障的现象,甚至出现了“996”“007”等“超长待机”工作模式。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给员工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不利于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诸如亚健康、过劳死等新闻常见诸于报端,引发社会舆论的普遍担忧和批评。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深圳推行强制休假制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不仅鲜明地体现了法定休息休假制度的劳动基准法属性,强化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引领作用,还有利于引导用人单位和员工树立健康工作理念,促使企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减少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伤害。而对于科技企业云集、生活节奏快的深圳而言,此举也具有一定的试验性和示范效应,彰显城市人文关怀,体现了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决心。

然而正如网友们所热议的,强制休假制度能否真正落地才是关键所在,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是“看起来很美”。毕竟,旨在保障职工休假权益的带薪休假制度由来已久,早在20多年前已被写进我国劳动法,但是落实率不尽人意。据媒体报道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4.1%“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可以说,“带薪年休假”并非是员工“想休就能休”的,不少员工“想休但不让休、不敢休”。

休假难以落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员工收益不稳定、维权成本较高以及公司不愿增加用工成本等等,这是当前劳动用工领域的难点和痛点。因此,强制休假制度要想真正落地,应着眼于关键矛盾,解决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难题,使制度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无论是轮休制度、休息时间、过劳界定等具体标准的确立和完善,还是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的界定,如何监管、如何惩戒等细节问题,都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情况不一样,强制休假制度也不宜操之过急或“一刀切”,应在小范围试点中不断探索完善。

劳动者健康状况的改善,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尺。休假权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保障职工休假权,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管是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还是从用人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保障职工休假权不仅是企业不得不做的“基础题”,更是企业乃至社会行稳致远的“加分题”。企业在算眼下的经济账时,也要好好谋划长远账。

当然,企业的现实困难和利益诉求也不能被忽略,推行强制休假制度要尽量做到企业、职工的“双赢”。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过渡性引导,对企业多一些实实在在的鼓励,如对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更有效地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减少劳动用人对人身的束缚与依赖。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