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智园的研发实验室里,工程师正用药匙舀起一小勺黑灰色粉末 ,这看似普通的粉末,正是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方创域”)自主研发的INFINILi®️至锂TM补锂增强剂,将其融入锂电池正极浆料后,原本循环寿命仅8000次的磷酸铁锂电池,可突破1.5万次循环,-20℃低温环境下内阻降幅超40%。
这一幕“点石成金”的场景,正是深圳企业以技术创新破解全球新能源产业痛点的生动写照。在锂电产业领域,消费终端“苦电池衰减久已”,里程焦虑、续航虚标、低温续航腰斩是新能源电动车亟需攻克的痛点。作为全球唯一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补锂增强剂的企业,德方创域从深圳的创新土壤中破土而出,从单一补锂剂突破到全方位电芯增强技术布局,从扎根深圳到剑指全球,用自主技术为全球锂电池产业注入“芯剂能”。
挖掘新机遇:“六边形战士”破解行业痛点
引领全球产业技术的起点,源于对新能源锂电行业痛点需求的深度挖掘。在德方创域董事CEO万远鑫及初始团队看来,电池衰减的根源来自锂电池内部“锂损耗”,正是由于锂电池首次充电形成SEI膜以及后续充放电使用过程中的“锂损耗”造成了电池容量的衰减、寿命的衰减以及动力学的衰减。
富锂材料进入德方创域团队的视野。这种材料中富含的锂离子正是解决“锂损耗”问题的关键,但是富锂材料本身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材料活性高,极不稳定,在空气中只要几秒钟就会分解失效,在当时几乎无法商业化应用。
“别人觉得是‘难啃的骨头’,我们却看到了机会。”德方创域副总经理裴现一男说,经过在实验室里反复尝试破解富锂合成、界面钝化等多项技术难题,终于发现这种“极不稳定”的材料暗藏“宝藏” ,从多种候选富锂材料中筛选出最终胜出者——富锂铁酸锂(Li5FeO4,LFO),并解决了其活性高、不稳定的加工性难题,使其可以顺利商业化应用。
裴现一男表示,富锂铁酸锂的锂离子含量更是传统正极材料的5倍,且释放的锂离子能不可逆的留在电池体系中,恰好能解决锂电池的“锂损耗”问题。“就像给电池装了‘锂储备库’,既能减少损耗,又能补充‘弹药’。”裴现一男形象地解释。不仅如此,LFO还可以降低电池锂损耗速率、提升能量密度、增长电池寿命、优化动力学性能等,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
攻克“不稳定”缺陷并转化为“全能”优势,2021年,随着INFINILi®️至锂TM铁系LFO补锂增强剂产品的研发成功,由上市新能源材料企业德方纳米内部孵化出的德方创域在深圳正式成立,首创“补锂增强剂” 及“富锂铁酸锂”中文命名,填补行业技术空白。目前年产5000吨补锂剂生产基地已全面建成投产,为全球唯一达千吨级产能的补锂增强剂企业。
经过实验室验证与厂商联合测试,德方创域补锂增强剂的“全能优势”逐渐显现。在能量密度上,可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克容量提升8-10mAh/g,综合能量密度提升约4%;在能效方面,将常规磷酸铁锂电池95%左右的储能能效提升至96%,若应用于大型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可多盈利数百万元。
低温性能上,能降低锂电池25%以上的内阻,在-20℃环境下内阻降幅甚至达40%-50%,彻底解决北方地区电车“冬季续航腰斩”的难题;快充适配性上,搭配补锂剂的锂电池可稳定支持4C及以上快充,且有效缓解快充对电池寿命的损耗。
赋能全维度: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加速器”
“如果不是深圳,我们的技术可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裴现一男看来,德方创域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全维度赋能。从企业孵化、技术攻关到市场拓展,深圳的产业生态、人才政策、金融支持如同“阳光雨露”,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产业集群的“近邻效应”让技术快速落地。作为新能源产业重镇,深圳已形成从前端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到储能的完整产业链,且聚集了比亚迪、华为等链主企业。“在深圳,我们与客户的技术对接、供应链协作效率极高,从样品送测到批量应用仅用了1年多时间,这在其他城市很难实现。”裴现一男表示,这种“近邻效应”不仅加速了技术落地,更让企业能快速捕捉市场需求,迅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人才政策为企业创新注入“智力活水”。“深圳的人才补贴、个税返还、人才住房政策,让我们能轻松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裴现一男说,4年多来,该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从最初3人扩展至50余人,几乎全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比超10%。正是依托深圳的人才吸引力,研发团队持续创新才能攻克多项基石技术;目前累计申请专利418项,其中PCT国际专利35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并牵头制定全球范围内首项补锂技术国家标准GB/T 45327-2025《富锂铁酸锂》。
金融“及时雨”化解资金难题。作为重资产型科技创新企业,德方创域在产线建设、研发投入上需大量资金。深圳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了关键支撑,在股权融资方面,国信系基金率先注入7500万元,招银国际等知名机构紧随其后,2024年首轮公开融资即获4.5亿元,投后估值达近23亿元;在债权融资上,深圳独有的“知识产权融资”政策更让企业以核心专利获得深圳中小担3000万元贷款。
营商环境的“温度”让企业安心发展。“企服中心常常主动上门,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忙对接,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裴现一男说。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