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精度铸质量标杆!中施企协2025年质量月在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文/图
09-11 15: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11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主办,深铁建设、中建南方、中建二局承办的2025年质量月启动仪式暨现场质量安全环境典型项目观摩会在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举行。来自行业协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的300余名负责人及资深专家齐聚现场,通过实地观摩与专题研讨,交流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在质量管控、技术创新、绿色施工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记者现场了解到, 目前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进行基坑施工阶段,计划于2028年8月竣工,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将引入“4高铁+2城际+4地铁”,4条高铁为赣深客专、深茂铁路、深汕铁路、深南高铁,2条城际为深惠城际、深莞城际,4条城市轨道为13、15、27、29号线。

聚焦质量强国战略 行业共话工程创新

作为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旨在落实质量强国建设部署,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仪式上,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等主办单位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要以典型项目为标杆,推动工程质量管控模式升级;深铁建设、中建南方、中建二局等承办单位代表分享了在交通枢纽工程中践行“精益建造”的经验。行业专家围绕“复杂地质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标准化”“智慧工地实效应用”三大议题展开研讨,为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现场观摩:西丽枢纽项目展示质量创新成果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由中建南方、中建二局承建的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达13.56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入“4高铁+2城际+4地铁”,成为国内最大轨道交通换乘站。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现场施工,通过设置党员创新工作室、组建专业创新团队,大力推进项目创新创效、技术攻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效赋能。项目在技术攻坚、绿色施工、智慧管理方面的务实创新,成为现场关注焦点。

技术攻坚方面,毫米级精度破解施工难题。经前期详细踏勘,已知基坑石方量约15.03万立方米,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岩石实测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高达128MPa。项目团队创新引入2台潜孔锤设备,通过“冲击—旋转”复合破岩工艺,将成孔效率提升约5倍,有效解决传统旋挖机入岩效率不足的问题。在钢管柱施工中,采用先插法液压调垂工艺,结合双测斜仪实时监控与自动纠偏技术,实现三维定位误差≤±15mm、垂直度1/1000的毫米级控制,所有工程桩均达到I类桩标准。

绿色施工方面,精准管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项目以“降本增效、环保达标”为目标,构建“雾桩—喷淋—TSP监测”三位一体智能防控体系,通过实时联网市环保平台的TSP监测设备、全封闭围挡及移动雾炮车等措施,扬尘指标稳定达到《深圳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导则(2024年)》最高标准。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85%,并引入中水处理系统,通过五级沉淀技术实现施工用水净化再利用,累计节水12万立方米。

智慧管理方面,数字化手段保障施工安全与效率。为应对“盖挖逆作”工艺下的复杂施工场景,项目打造智能安全中枢系统,集成“智能力控、刚性连接、全域感知”三大技术:通过伺服系统动态补偿与调节,关键节点三维精准放样与无损检测,构建高密度传感器网络监测预警系统,保障基坑周围建构筑物安全。同时,全面推行智慧工地管理,依托人脸识别门禁、无人机巡检及BIM技术,实现人员、设备、环境的全天候数字化管控。

公益培训:聚焦质量提升与课题创新

项目效果图,由施工单位提供

活动同期还举办“质量月”公益培训,各行业专家针对工程质量管理与创优经验,问题解决型、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及案例,企业群众性质量活动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吸引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本次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题培训”模式,不仅展现了重大工程的质量管控成果,更为行业质量人才培养注入动力。西丽枢纽项目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建设贡献“央企力量”。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