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以“数智治理”为主题的2025年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与去年相比,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水平出现明显提升。
当前,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着企业治理格局和运营模式,亟需探索技术驱动下的公司治理创新路径以及适配数智化企业的治理新模式。会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代表课题组发布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绿色治理(ESG)指数。
据介绍,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样本5368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0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35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581家,北交所262家,金融机构121家。治理评价结果显示,2025年度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94,与上年度的64.87相比,增幅仅为0.07,提升幅度趋缓。
具体来看,民营控股治理水平继续领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累积投票等制度不断深入,推动股东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董事会治理有所改善,形式合规尚待有效转化为实质监督效能;监事会治理指数持续下降,存在监督“空窗期”的治理风险;信息披露指数略有下降,相关性和及时性有所提升;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持续提升,但投资者关系质量下降;金融业公司治理质量提升明显,仍需增强自主性治理能力。
另外,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同步发布。该指数评价样本为246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6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9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34家,北交所37家,金融机构114家。评价结果显示,2025年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9.10,较2024年的58.04提高了1.06,增长速度加快,但整体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四大维度来看,绿色治理责任维度最高,绿色治理效能维度次高,而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机制维度相对较低,各维度与2024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水平,上述课题组提出对策建议:有序推进绿色治理信息强制披露,形成中国特色绿色治理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治理顶层设计,推动绿色治理架构与机制升级;推动金融机构绿色治理转型,以绿色治理提升绿色金融;推动民营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构建分类分级指导体系;推进第三方机构参与绿色治理,降低绿色治理评级被低估的风险;丰富绿色治理股价指数体系,推动绿色治理与市值管理深度融合。
据悉,本届研讨会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承办。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