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史

李亚伟
09-07 08:35
摘要

《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 左玉河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5年9月版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一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重要成果,作者左玉河教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专家。该书基于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史料、深刻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界如何探索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及如何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时期,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围绕着抗日、民主等时代主题展开思想论争,如何奋起抵抗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成为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就是在回应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重大时代主题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的演进历程,就是把握战时思想主题及其展开的历程。围绕着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时代主题及其思想主题,中国各种政治势力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和不同层次的思想主张,构成了抗战时期思想发展的总体性状况。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抗战时期思想史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不管是从系统性还是深入性来讲,该书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空白。全书以抗日、民主、建国三大议题作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的中心议题,并贯穿于整本书的论述之中。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文献史料,其中不少是第一手史料。对抗战时期的主要思想,如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思想、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的发展等,全书都有涉及。

作者在书中指出,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界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抗战初期,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顺应了时代大潮和民心民意,得到了中间党派和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抵制和回击,而且引起中间党派和广大民众对其疑虑,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减弱;抗战后期,国民党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中国共产党及进步势力上,不仅引起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党派的批评和怀疑,而且逐渐丧失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旗帜,奔赴抗日敌后,提出了全面抗战纲领,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故得到广大民众和中间党派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部中国抗战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邹小站评价认为:“本书站位高,准确把握了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的核心议题,视野宏阔,抓住了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史料扎实,分析透彻,评论中肯,新见迭出,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力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李帆也给予本书极高评价:“从学界研究状况看,有关抗战时期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专著还不多见,像该书这样全面系统深入的著作更是罕见,所以该书是对学术研究薄弱环节的弥补,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重要学术意义。”

抗日战争使得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抗战的壮阔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抗日烽火中淬炼铸就的辉煌历程,有力佐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