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大会上,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分享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同时呼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共建企业公益生态,助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郭凯天首先介绍了企业在公益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自2007年正式注册以来,见证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2007-2023年,中国年度公益慈善捐赠额从309亿元增长至1510多亿元,其中企业捐赠占比达76.8%,接近77%,成为中国公益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慈善立法的完善,企业公益愈发自觉且富有担当。中国企业每十年一个发展阶段,不断总结经验,企业公益也呈现出系统化发展趋势,愈发注重结合自身能力,依托商业环境、商业生态与技术特长开展公益活动,企业间还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格局。
在企业公益合作方面,郭凯天分享了一系列案例。2024年520期间,腾讯联合伊利、联想、华润、平安、万科等18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此次大会上该生态圈进一步扩圈,以实现企业公益的协同效应与放大效应。比如茅台基金会与腾讯基金会联合发起乡村CEO公益培训班;榕江水灾发生后,伊利集团基金会联合腾讯基金会、红十字基金会,在“小红花数字关爱平台”发起榕江洪灾伊利奶制品发放活动,精准为636户受灾群众提供及时、个性化且定制化的帮助,这些协同创新案例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觉得现在企业公益的联动正在迎来新的节点。”郭凯天说,结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广,腾讯基金会联动平安基金会、周大福基金会、广发证券、广汽集团等30家企业,以企业公益助力该工程,此举获得广东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对企业公益、企业公益联盟及公益生态价值与方向的认可。
郭凯天表示,腾讯公益基金会在公益实践中,一方面从真实社会需求出发,发挥数字化优势打造公益产品。其“小红花数字关爱平台”截至2024年8月,已联动1200多家社会组织、企业和商家,发起超过300场关爱活动,直接惠及5万多人,通过“精准滴灌”提升公益温度与帮扶精准度,夯实以受助人为核心的公益服务。
另一方面,积极助力公益人才培养,为企业公益生态筑牢人才基石。前不久,腾讯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携手,联合民政职业大学、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发起“深根者计划”,该计划已确定在北京、重庆、深圳、杭州、长沙等地开展试点,重点培养能扎根基层与社区的复合型公益人才。
此外,凭借产品与人才的双重支持,社区公益发展得到有力推动。目前,“小红花数字关爱平台”已率先在深圳100多个社区扎根,启动对社会重点弱势群体的帮扶。这种公益模式不仅能注入外部资源,更能撬动社区内部能量,连接并带动社区里的小店、小餐馆以及热心公益的居民,激活社区公益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今年大会是企业公益生态发展的新起点,期待我们发挥技术力量、商业力量以及核心优势,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不仅在做公益,而且通过商业来解决更多社会问题,让企业公益生态更加繁茂,助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郭凯天说。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