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杨修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政协力量

深圳特区报
09-05 08: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深圳市政协自1990年成立以来,在中共深圳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性质定位,始终与党政工作合拍、与人民利益同向,埋头苦干、赓续奋斗,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壮丽篇章。

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深圳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市政协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切实担负起“把党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汇聚起深圳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市政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组、主席班子带头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专委会联动学,委员培训集中学,深政学堂辅导学,书香政协常态学”的“七学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大道同心 团结奋进”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深圳各界人士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铸牢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市政协坚持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作用,广泛凝聚深圳改革发展共识合力。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支持保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职尽责。持续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别爱党爱国主题教育等,紧密团结少数民族界、宗教界代表人士,共绘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新画卷。健全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引导港澳委员在内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港澳地区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支持市政协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健康发展,密切同爱国爱港爱澳政团社团联系交往,汇聚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市政协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完善平台载体,广泛传播共识,讲好深圳故事。制作播出“政协热线”广播节目1131期,节目长期保持同时段收听率前茅;举办“委员议事厅”113期、“委员讲堂”306场,约8万名市民群众现场参与,网络直播在线观看超过7800万人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和衷共济、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高标准建成市政协文史馆,生动展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深圳的强大生机活力。连续开展五季《深圳口述史》征编工作,真实记录各界各行各业人士在深圳造梦、追梦、圆梦故事,生动再现深圳筚路蓝缕的成长记忆,进一步赓续弘扬特区精神。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服务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市政协始终坚持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高言值”建言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近五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前海、河套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以及省、市工作安排,组织各类协商活动480多场,委员参与履职活动达3.21万人次,推动设立“深圳创投日”、制定营商环境再优化政策文件等一批建议落实到位。创新开展“重点项目+常规项目+一般项目”多层次立法协商工作,对15个重点立法项目报送协商建议182条,采纳率达80%以上,有效助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政协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积极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变成政协的“履职清单”。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沿街绿地改造等主题,面向基层开展61场“身边事好商量”活动,推动解决143项民生问题。聚焦界别群众普遍关注的“双减”背景下关爱教师队伍、电动自行车科学管理等主题,组织“深聊会”275场,推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15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坚持把握协商式监督定位,近年来先后就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四五”规划目标收官冲刺、年度“十件民生实事”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65项重点议题开展民主监督,助力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地落实更加有效。推荐80名委员参与民生诉求“每周一评”,组织推荐125名委员担任17家单位特约监督员,推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建立市政协与市纪委监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审计局工作衔接机制,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专责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的协调联动,形成“1+1>2”的监督效果。

持续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圳实践

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市政协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显著政治优势。

在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特区文化熏陶下,市政协积极探索实践,率先开发建设提案网络管理系统,实施委员年度履职评定,在全国率先创办电视专题节目“政协论坛”,建立健全清单式提案工作,探索开展立法协商工作……一次次探索、一项项创新、一个个举措,推动政协工作更具时代特征、更富深圳特色,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创新元素。特别是,七届市政协坚持守正创新,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对政协工作再谋划、再完善,形成系统科学、环节完整、覆盖全面、运作顺畅的“1+10+N”专门协商机构工作体系,构建了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善引领的思想教育体系、多层次的平台体系、科学化的制度体系、高效率的管理运行体系、可复制的标准体系、立体化的协同体系、可量化的评价体系、有特色的协商文化体系、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等10大工作体系。专门协商机构工作体系大幅提高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了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加速度。相关工作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等专题报道,受到全国政协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兄弟政协的高度关注。

人民政协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021年以来,市政协稳步有序推进委员工作站建设,优选社区、企业园区、商圈楼宇、学校等与界别群众贴近的地方,建成涵盖市政协32个界别的各级各类“委员工作站”323个,站内设立界别群众联系室和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点。委员工作站实现政协委员“零距离”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界别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架起了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拓展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实践路径。近五年来,政协委员利用委员工作站等平台,深入界别群众察民情、集民智,送文化、体育、医卫、教育、法律、科技、环保等进基层,开展履职为民服务1200多场次,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341篇,1038条建议被采纳落实。

回首来路不改初心,扬帆新程虽远不怠。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上,市政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