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科产业已经成为特区政府重要政策之一。团结香港基金昨发表科技创新政策研究报告指,本港大学基础科研成就卓越,惟技术转移则显薄弱,建议加强本港院校技术转移能力,缔造蓬勃的科创生态。
对此,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指,政府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未来香港应要更加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将香港转化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创科人才资助额 每年增至800万
薛永恒指出,香港未来应把握大湾区发展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中新社
昨日,薛永恒于团结香港基金线上发布会致辞称,特区政府一直关注知识转移及商品化项目,透过创科基金向产、学、研持份者提供财政支援。他指,截至9月,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已为293间初创企业发出共2亿元资助。为鼓励更多创科人才,当局今年度将加大相关资助额,由每年400万元加码至800万元,于这5年期间,令本地创科企业数量增长2倍,创科就业人数增长4至5倍。他强调,特区政府将不遗余力,继续透过注资积极推动上游研发,鼓励中游知识及技术转移,促进更多下游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
薛永恒又指,自己刚于北京、广东及深圳与国家不同部委及省巿政府讨论相关题目,认为香港作为国家最国际化城巿,在科创发展上需要人才汇聚,未来香港应把握大湾区发展优势,将大学技术转移及商品化,共同努力用好本港国际化、自由化,特别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将香港由以往较注重金融、物流的城市,真正转化成国际创科中心。
港高校知识产权收入不及牛津1/7
据团结香港基金发布的《搭建技术转移大桥 构筑科研创新基地》科技创新研究报告指,尽管本港大学基础科研成就卓越,但技术转移一环薄弱。去年数据显示,本港所有大学的知识产权收入合计为1亿港元,尚不及一间牛津大学的七分之一,本地所有院校的衍生公司总数亦仅达牛津大学大约一半,故难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的产品及服务。
为此,团结香港基金提出7大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评核框架,并将拨款分配与大学表现挂钩,以培育大学的知识转移文化;增加研究人员在科研成果商品化的灵活性与选择,以提升知识产权的流动性;透过技术转移办公室和技术转移联盟促进大学研究商品化,大学应邀请更多专业人士,如商界领袖及投资者,加入技术转移委员提供多元专业意见;加强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除了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及开发产品原型提供无条件资助外,加设第二阶段;善用未来基金,提供耐心资本和“深科技”投资策略,以培育本地衍生公司;成立一个高层次的科学和发展办公室,为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提供意见制订公共研发拨款的整体策略;将九龙湾行动区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园区,将新成果转化落地。
大学冀放宽研究员校外执业限制
发布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教授建言,放宽研究人员校外执业的限制能增加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灵活性,有效推动更多研究人才参与科研商品化,发挥香港的科研实力。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提出,改善大学技术转移的评核框架及关键绩效指标,能加强院校对技术转移的重视程度,促进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共同构建一个蓬勃的技术转移氛围。
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及经济发展研究主管水志伟指,政府近年为发展科创加大投入,但较集中在基础研究。若能填补应用研究及市场之间的技术转移缺口,把本港顶尖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将为经济发展找寻新出路。
腾讯阿里鼎力助港拓创科
香港近年创科发展得以突飞猛进,内地科网巨擘应记上一功。其中,腾讯控股(700)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科发展,昨日特意透过旗下腾讯金融学院(香港)成立顾问委员会,让各方专家就人才培育及其他议题提供意见。
腾讯金融学院成立顾委会
该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腾讯控股副总裁、富融银行董事长赖智明,荣誉顾问分别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陈智思、胡百全律师事务所顾问律师郑慕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香港数码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礼等,亦有多名金融、科技界人士担任顾问,管理团队由腾讯3名专业人士组建。
赖智明表示,腾讯金融学院(香港)的其中目标,是要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长期发展需求。他十分荣幸能够邀请来自不同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行业领袖和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与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持续创新及发展。
腾讯金融学院(香港)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与香港大学达成战略性合作,共同开展与金融科技相关的研究及人才培育项目,并将旗舰项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推广至大湾区。在新成立的顾问委员会的协作下,腾讯金融学院(香港)正探讨将学院的服务对象范围从大学生拓展至对金融科技行业有浓厚兴趣的毕业生和海外回流学生,提供不同的渠道加深各阶层对金融科技的热情及认识。
除腾讯以外,阿里巴巴(9988)近年也为香港创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投资香港初创企业,阿里巴巴于2015年启动“香港创业者基金”,为香港创业者提供初创、成长及扩展等不同阶段的资金与指导。
目前,“香港创业者基金”投资的公司,包括网上发票融资交易平台Qupital、智能语音戒指制造商Origami Labs,以及近日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的Prenetics。
科网股来港上市步伐加快
香港锐意发展创科之际,港交所(388)也因此修改《上市规则》,透过容许“同股不同权”的科网公司来港上市,在吸纳更多资金之余,更藉此成功引领原本在美挂牌的“中概股”来港第二上市,形成“东方纳斯达克”。
早年,香港已有科网股挂牌,包括2004年上市、如今已晋身为“股王”的腾讯控股(700)。碍于早年香港只容许“同股同权”,加上包销商给予的估值,不及其他证券市场,以致大量科网股转往美股挂牌。随近年中美关系转趋紧张,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科网股“离美赴港”的诱因再度提高。
2017年12月,港交所决定容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后,“同股不同权”的股份得以跻身香港资本市场。2018年7月,以雷军为首的小米集团(1810),成为首只在港挂牌的“同股不同权”股份。其后,“同股不同权”股份先后登场,包括同为2018年挂牌的美团点评(3690)及2019年底挂牌的阿里巴巴(9988),联同小米及腾讯,形成外间称为“ATMX”的科网黄金组合。
今年以来,以科网股为主的“中概股”来港步伐加快。网易(9999)及京东集团(9618)于今年6月先后登场,预料百度及携程也将登陆港交所。也因为科网股在港数目增加,恒指公司也于今年7月底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好让市场更易量化在港挂牌科网股的表现。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