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投放解题难 民情诊所来反馈
读特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朱永欣 姚思倚
2020-11-09 23:05

自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分类”到“强制分类”已经走过了两个月。垃圾分类的“硬骨头”要如何啃?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1月3日,公明街道第22网格党支部书记文启坚到所属网格开展走访活动时,陆续接到居民反馈:“怎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垃圾桶反而变少了呢?”文启坚感叹道,自从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已经有不少居民提出了同样的疑惑,大家对此颇有微词:“原本每隔几条巷道就有一个垃圾桶,现在都被撤并了……扔一趟垃圾来回要10分钟!”

在李松蓢社区垃圾分类点,民情诊所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保证社区垃圾有效分类投放,李松蓢社区将原本放置的垃圾桶撤掉,在每个片区设置分类垃圾桶定点投放处,同时配备专人进行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指导。如此一来,垃圾桶确实变少了,居民出门扔垃圾的时间也相应变久了。

不仅如此,在已经撤掉垃圾桶的巷道里,还有少量居民“习惯性”地将垃圾扔在原来的集中垃圾桶;部分居民家门口还堆放有尚未及时扔掉的垃圾,隐隐散发出异味。“实行垃圾分类本来是为了环保,结果居住环境反而变差了。”有居民反馈说:“我们都非常支持垃圾分类,但希望能考虑到如何做才更加便民,多设置些投放点。”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后,文启坚将居民诉求整理上报至“民情诊所”,工作人员向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社区还在对垃圾分类进行探索,接下来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增设简易垃圾桶作为过渡。此外,社区还将尝试通过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力度、设置流动垃圾分类点等方式提高垃圾分类效能和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为城市绿色发展助力。

编辑 彭健雄

(作者:读特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朱永欣 姚思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